正文 第一節 吸毒人群的內隱認知研究概述(1 / 3)

吸毒人群的內隱實驗研究

態度作為行為的先導,一直以來都是心理學研究的重點。同樣,本研究的重點也放在吸毒人群的態度研究上。上一章內容通過使用多種問卷和量表來測量吸毒人群對毒品相關概念的態度,這種態度被稱為外顯的態度。心理學的研究已表明,我們對同一事物,除了有外顯的態度之外,還存在內隱的態度。那麼,吸毒人群的外顯態度和內隱態度是否一致,外顯測量和內隱測量的工具有何異同,將是本章要討論的內容。

吸毒人群的內隱認知研究概述

由於吸毒的違法性、隱蔽性等特點,研究目標群體經常掩飾、否認對吸毒的真實態度,使傳統的吸毒外顯認知研究(如口語報告等)受到了挑戰。從理論上而言,早期藥物濫用領域的理論模型,包括健康信念模型(Becker,1974)、保護動機模型(Rogers,1983)、合理行為模型(Fishbein和Ajzen, 1975),以及計劃行為理論(Ajzen,1988)等都有一個共同點,即認為人是理性決策者,係統地評估藥物濫用的積極/消極後果,然後以一種類似投入產出的分析做決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質疑這些傳統模型,尤其質疑決策是由意識和理性控製的這個前提。如雙加工(dual process)模型指出人的行為是由兩個不同的信息加工係統控製的,即被動的、不需努力的、快速的和直覺與情感緊密相關的體驗係統,以及有意向的、需要努力的、基於邏輯、與情感無關的理性分析係統。當體驗係統向往藥物的指令沒有被理性係統相反的指令壓抑住,藥物濫用行為就有可能發生。比如,一個人的理性係統指示他藥物濫用弊大於利,然後產生遠離濫用藥物的意向,而體驗係統可以自動地、前意識地遏製戒毒意圖,使個體趨向藥物有關的場所。因而,將焦點集中於體驗係統的內隱認知研究為預測藥物濫用開辟了新的研究思路,也有利於提升藥物濫用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以往物質濫用領域的內隱認知研究以酒精和煙草濫用為主,很少涉及非法毒品。海洛因、大麻等阿片類物質的內隱認知研究近年來才逐漸引起學者的關注。目前毒品使用的內隱認知的研究主要包括內隱態度、注意偏向與詞語聯想。內隱認知的測量方法源於內隱聯想學習的原則,聯結的強度是體現注意和記憶偏好等信息加工過程的關鍵因素,強調對吸毒行為偏好自發激活的認知過程,因而有效地避免了自我矯飾的影響。本節回顧了用於評估與毒品使用行為有關的內隱認知測量的內容和方法。

一、國外的相關研究

(一)內隱態度

內隱態度是指不能內省確定的過去經驗痕跡,它調節著主體對社會客體的感受、觀念或行為(Greenwald和Banaji ,1995)。進一步而言,內隱態度是個體對某個對象自動的前意識評價反應:對毒品的積極評價會增加趨向吸毒的可能性,而消極的評價會增加避免接觸毒品的可能性。內隱態度通常用內隱聯想測驗(Implication Association Test,簡稱IAT)來測量,即以反應時為指針,采用計算機化的雙類任務來測量靶刺激與評價好惡之間自動化聯係的緊密程度。IAT假設,當記憶中的兩個概念(一個靶概念和一個屬性詞)有一些相似或有某些聯係時,對這兩個概念用同一個反應鍵進行反應,被試反應就會快些,但是當兩個概念不同或無關時,對這兩個概念用同一個反應鍵進行反應,被試反應就會慢些。兩種條件下的反應時之差即為內隱態度的指標。

傳統的IAT版本在刻板印象、自尊、身份認同、消費態度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評,有三點在吸毒研究領域體現得尤其明顯。第一,IAT通常要用兩個明顯對比的類別作為靶刺激,提供聯結間的相對強度,即某些信念存在的間接證據。但在毒品研究中卻很難找到明顯的對比類別。第二,傳統IAT假設內隱態度是兩極的,這暗示態度可以在一個從積極到消極的連續軸上測量,但是有些吸毒者常常對毒品同時抱有積極和消極態度,矛盾情緒明顯。第三,在毒品濫用領域還有許多模型從生理的角度解釋吸毒成癮的原因,因此生理的喚醒和鎮靜也是吸毒研究的特殊且重要的評價維度。

於是研究者對傳統的IAT進行了一些改進,包括采用中性詞組作為靶刺激對照組;將積極靶刺激詞和消極靶刺激詞及中性靶刺激詞分別匹配;采用喚醒—鎮靜等新的靶刺激類別。如,Field(2004)以大麻和中性詞組環境(如海洋、山脈)相關的詞為靶刺激,以高興和痛苦為屬性詞組,對17個大麻成癮者和對照組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非大麻使用者傾向於對大麻做負麵評價。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對大麻的積極態度上沒有顯著差異。但此項研究無法就被試對大麻的正性和負性態度進行分離,因此兩種評價有混淆之嫌。Wiers(2007)以16個可卡因使用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四個版本的單極IAT為實驗材料。靶刺激組為可卡因和與體育相關的中性詞組,屬性詞組分別為正性詞、負性詞、喚醒和鎮靜。同時,還配以問卷法以測量被試對可卡因的外顯認知狀況。外顯測量的研究結果顯示,相對於對照組而言,可卡因使用者在喚醒維度上得分高,在鎮靜維度上的得分低。但出乎意料的是,IAT的內隱研究結果顯示,可卡因使用者對可卡因和鎮靜、可卡因和正性維度的聯結緊密,上述的緊密聯結情況在對照組中沒有發現。其原因可能是,IAT測試結果的解釋都是相對的,反映了IAT效應的突出性。即如Rothermund(2001)等指出的,被試總傾向於選擇特點突出的類別做出優先反應。決定類別這種突出性的兩個重要因素就是熟悉性和效價,即不熟悉的和消極的類別傾向於吸引被試的注意,因此也就更突出。在此研究中,被試可能易將體育與壓力聯結起來,而不易將可卡因與鎮靜聯係起來,因而選取體育相關詞作為靶刺激對照組的適宜性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