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對象(1 / 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對象

本節主要就本書的基本研究思路,包括定量、實驗和定性研究進行了介紹。在此基礎上介紹了研究對象的設定及其基本特征。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定量

本書的第二章主要是從定量的角度對吸毒人群進行研究。首先,筆者修訂了針對吸毒人群的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問卷和毒品複吸高危量表。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問卷主要用於測量個體對自己拒絕濫用物質的信心程度,以期有助於評價吸毒者抵抗毒品的誘惑水平,並預測複吸的可能性。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問卷的編製初步選擇以Gerdien等問卷的維度結構為參照,采用半結構訪談法,根據訪談結果及我國的文化背景,對題項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然後選取南京市白下醫院248名自願戒毒人員為被試進行預測,間隔3~4周後在南京市金山醫院選取56名吸毒人員參與重測測試,最終形成包含17個項目、3個因子的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問卷。毒品複吸高危量表的應用有助於預測和控製吸毒人員複吸行為。筆者主要依據Yasukazu(2007)的毒品複吸高危量表進行中國版的修訂。筆者將原量表翻譯成中文,接著請兩位英文專業人員分別將中文回譯為英文,再與中文做比較修改。然後采用半結構訪談法,根據訪談的結果,刪除原量表中少量不適合中國吸毒者的題目,並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修改了部分題目的表述以符合中國人的理解習慣,以此形成40個題目的初始毒品複吸高危量表。選取江蘇省蘇州市戒毒所戒毒人員350名為被試進行預測,間隔三周後隨機抽取南京市社區戒毒人員60人進行重測測試。檢驗結果顯示,以上兩個測量工具都具備了良好的信效度。

其次,本研究還針對普通吸毒人群和美沙酮維持治療的吸毒人群進行了四次調查。第一次問卷調查選取蘇州戒毒所的229名普通吸毒人員作為調查對象,第二次選取南京市金山醫院的200名美沙酮維持治療者進行問卷調查,第三次問卷調查選取了白下醫院的150名美沙酮維持治療吸毒者參與測試,第四次選自“南京市女子勞教所”、“無錫市公安局強製戒毒所”以及“南京市白下醫院美沙酮維持治療門診”三家機構,共獲得有效樣本682份,主要調查了與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有關的問題。這四次調查層層深入,對吸毒人群心理現狀作了全麵的評估和翔實的分析。詳細內容見本書第二章。

(二)實驗

以往心理學的相關研究表明,人對待某個事物的態度是具有雙重結構的,既存在意識水平上的外顯態度同時又存在前意識或者潛意識下的內隱態度,並且外顯態度和內隱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分離的。本研究也試圖探討吸毒人群的外顯態度和內隱態度是否一致,以及外顯測量和內隱測量工具的異同之處。本書的第三章內容首先對以往吸毒人群的內隱認知研究概況進行梳理。接著,筆者簡要介紹了內隱聯想測驗中廣泛采用的Inquisit軟件。包括Inquisit軟件的安裝下載、曆史及特點,以及Inquisit應用於IAT的原理、範式及程序調試和運行等內容。

第三章重點介紹了本研究所設計的一係列實驗,擬通過這些實驗研究吸毒人群對海洛因、美沙酮以及艾滋病的內隱態度,並與本研究中問卷調查部分所收集的吸毒人群對海洛因、美沙酮以及艾滋病的相關外顯態度進行對比統計分析,探索吸毒人群對待海洛因、美沙酮以及艾滋病的內隱態度與外顯態度之間的關係。本次實驗在南京市社區戒毒人群中隨機選取美沙酮維持治療者45名,未經美沙酮治療的吸毒者30名,以及從南京市社區中隨機選取正常被試30名。在實驗一中,采用國際廣泛使用的Inquisit軟件進行編程,共設計兩個IAT實驗。即愉快—痛苦IAT1實驗、我—非我IAT2實驗。本實驗采用組間設計方式,將研究對象分為接受美沙酮治療的吸毒者、未經美沙酮治療的吸毒者、正常被試(作為控製組),比較這三組人群對於海洛因以及美沙酮內隱態度的異同,試圖從心理層麵探討美沙酮治療的內在機製,為美沙酮維持治療提供心理學的根據。詳細的實驗過程和結果討論請參見本書的第三章第三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