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楊蘭官負盛名(外一篇)(1 / 1)

《楊蘭官負盛名》

在宣統末年,無錫城內有一位名叫楊蘭官的青樓女子,她不僅是當時的頂尖人物,還與王、蔣、謝三大家族並稱為北裏的四大家族,風光無限。楊蘭官家中擁有一艘裝飾華麗、精致典雅的畫舫,船艙內窗明幾淨,足以擺設兩三桌豐盛的宴席。每當夜幕降臨,這艘畫舫便靜靜地停泊在她家河房之下,等待著那些預約好的客人。

客人們若想一睹畫舫的風采,必須提前預訂。到了約定的時間,他們便會從河房登上畫舫,沿著芙蓉湖,穿過黃婆墩,一路駛向惠山浜,在那裏開啟一場盛大的宴會。整場宴會的費用,包括各種雜項開支,大約需要五十塊銀幣。而宴會上的菜肴,更是比蘇州的燈船上的要豐盛得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魚翅。

若是在夏夜,客人們還會選擇將畫舫停泊在小尖島上納涼,一邊品酒一邊賞月,直到盡興而歸。據說,在光緒中葉的時候,這艘畫舫還曾停泊在醬園浜呢。

楊蘭官名聲在外,生意自然也是紅火得不得了。每當有人談論起錫山的風月場所,她總是被首推為翹楚。王西神曾對金奇中說道:“蘭官的姿色雖然比不上季、孟兩位姑娘,但她性格溫柔,善於應酬,喜歡與人親昵交談。酒過三巡,燈燭將盡之時,她依然能娓娓道來,讓人聽得如癡如醉。”

王西神還提到,無錫的青樓女子在元、明時期主要集中在綺塍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裏香塍,位於西門外惠山、錫山的山腳下。那時,街道兩旁高樓林立,笙歌不斷,紅妝翠袖在湖光山色間若隱若現。正如浦長源詩中所寫的那樣:“出郭樓台三四裏,遊人不得見山容。”而無錫的俗語“惠山街,五裏長,踏花歸,鞋底香”更是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盛況。

外一篇《窗上使老》

在遙遠的西藏,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習俗,那裏的女子們常常會將臉塗抹得如同戲曲中的小醜一般,色彩斑斕,別具一格。在這個神秘的地方,有一位身份顯赫的大官,他駐守在西藏,平日裏卻喜好換上平民的衣裳,悄悄遊走於市井之間,體驗民間的生活百態。

一日,這位大官又換上了便裝,獨自一人漫步在熙熙攘攘的街頭。他的目光不經意間被一位女子所吸引,她正站在人群中,臉上塗抹著厚厚的脂粉,與周圍的藏族女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官心中好奇,便走上前去,輕聲詢問她的身份。

女子微微一笑,聲音中帶著幾分嬌媚:“大人有所不知,小女子乃是這城中的一名名妓,身價頗高,尋常人等是請不動我的。”

大官聽了,心中更加好奇,便問起了她的名字。女子緩緩答道:“小女子人稱‘窗上使老’。”

大官聞言,不禁啞然失笑,這名字聽起來倒是頗為別致。他心中一動,便想戲弄一下這位名妓,於是正色道:“好,那本官今日就召你前來侍奉。”

說罷,他故意提高了嗓音,大聲喊道:“倉場侍郎何在?”周圍的人聞言,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而那位名妓,卻是臉色微變,顯然沒有料到這位看似普通的路人竟然是位大官。

大官見狀,心中暗自得意,又繼續說道:“本官今日微服出遊,偶遇佳人,特召你前來,還不快快前來侍奉?”

名妓聞言,雖然心中有些不甘,但也不敢違抗,隻得硬著頭皮走上前來。從此以後,“窗上使老”這個名字便在城中流傳開來,甚至有人開始效仿這位大官,將這位名妓稱為“倉場侍郎”。而這段趣事,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