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傅二寶屬意楊某(外一篇)(1 / 1)

《傅二寶屬意楊某》

在光緒年間,有位名叫傅二寶的蘇城歌女,其名聲之盛,可謂轟動一時。太倉有位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楊孝廉,他不僅學識淵博,更是容貌俊朗,兩人情投意合,私下裏許下了海誓山盟,情深意重。然而,與此同時,歸安有位富商也對二寶的美貌垂涎三尺,意圖將她納為側室,並已私下與她的養母談妥了條件。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二寶心中卻早已有了定數。她深知自己心係楊孝廉,那是一位有望年少登科、未來必定飛黃騰達的才子。她認為,唯有這樣的男子,方能成為她一生的依靠。於是,在一個靜謐的夜晚,二寶毅然決然地剪下一縷青絲,贈予楊孝廉,以此明誌,誓死不改初衷。

歸安富商得知此事後,心中五味雜陳,既惱恨自己未能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又憤懣於二寶對楊孝廉的癡情。為了挽回顏麵,也為了與楊孝廉一較高下,他不惜重金捐贈於賑災之事,以此換來了朝廷的嘉獎,不僅被賜予了舉人的身份,還意外地獲得了京卿的虛銜。

有了這層身份做後盾,富商便理直氣壯地將楊孝廉告上了公堂。開庭之日,法庭之上,楊孝廉從容不迫地從袖中取出二寶贈予的青絲作為證據,試圖證明兩人之間堅不可摧的情誼。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二寶在堂上竟改口稱富商的指控為誣陷,這一幕讓在場眾人無不愕然。

最終,富商利用自己的權勢與財力,強行將二寶帶走,留下了一段令人唏噓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故事,也在民間悄然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佳話,既是對真摯愛情的頌揚,也是對世事無常、命運弄人的無奈感慨。

外一篇 《婢三嫁而終於娼》

這一次,說一個馬玉山中丞丕瑤的故事,馬玉山曾經因家中姬妾眾多而引發言官彈劾。隨著一紙來自朝廷的調令,新任粵省總督某大人接下了調查的重任。然而,當這位總督風塵仆仆趕到馬府時,卻得知馬中丞已逝,消息如寒風般吹散了調查的原定軌跡。總督大人借著吊唁之機,巧妙地向馬中丞之子探詢起家中姬妾的真實情況。

馬子深知此事關乎家族名譽,便機智地以婉言相告:“家父晚年體弱多病,身邊確需多人照料,故侍女眾多。但若論及正式納入姬妾之列的,實則不過寥寥兩三人罷了。”總督聽後,心領神會,便依此向朝廷遞交了報告,一場風波看似就此平息。

事後,馬子亦是果斷行事,將那些新近納入、年紀尚輕的女子一一遣散,讓她們各自尋覓新的歸宿。其中,有一位來自廣東的女子,尤為引人注目,她姿色妖嬈,曾是某位官員為討好馬中丞而精心挑選的禮物。此女出身複雜,原是某富豪家的婢女,後被納為妾室,然而好景不長,富豪驟然離世,她又被轉嫁給了當時紅極一時的花旦——鮮花發。

這鮮花發,本名發,祖籍廣西宣化縣,因此得了個“宣化發”的綽號。後因其容貌出眾,宛如盛放之花,加之名字發音相近,逐漸被人誤稱為“鮮花發”,在梨園界聲名鵲起。然而,鮮花發的命運亦是多舛,與這女子共度的時光不過半年,便香消玉殞。恰逢馬中丞有意納妾,這位女子便再次被轉手,經過一番精心裝扮,偽裝成未出閣的少女送入馬家,成功地迷惑了馬中丞的心。

然而,好景不長,馬中丞也未能逃脫命運的捉弄,不久後便離世而去。失去了依靠的女子,最終也被馬家放逐,隻能投奔母親,寄人籬下。她心中仍存著對未來的憧憬,渴望再次尋得良人,但歲月蹉跎,夢想漸漸被現實擊碎。最終,她淪落於風塵之中,成為了一段令人唏噓的往事。也有傳言說,她終因抑鬱成疾,香魂早逝,為這段故事畫上了一個淒美的句號。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