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程月娥玉淨花明(外一篇)(1 / 1)

《程月娥玉淨花明》

嘉慶初年,新安有一位名叫程月娥的女子。因緣際會之下,踏上了前往蘇州的旅程,最終在楊庵巷內安下了家。這個地方景致如畫,玉潔花豔,仿佛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淡雅與清新,正如月娥其人,雖身處風塵,卻猶如雛鶯初啼,幺鳳輕舞,自有一番不染塵埃的脫俗之氣。

年僅十五歲的她,命運卻遭遇了無情的轉折。父親驟然離世,留下一筆難以償還的債務,如同巨石般壓在了這個柔弱女子的肩頭。無奈之下,月娥隻得踏入煙花之地,以色藝謀生。然而,即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她依舊保持著一份難能可貴的羞澀與純真,這份純真在她與人的交往中不經意間流露,讓人心生憐愛。

但月娥之美,遠不止於此。她不僅天生麗質,更有一手令人讚歎的女紅技藝,針線之間,盡顯精巧與細膩。更令人稱奇的是,她還擅長碑版刷印與坊間刻字之術,這在當時的女子中實屬罕見。因此,人們便以“校書”之名相稱,這二字既是對她學識才情的認可,也是對她溫婉才情的讚譽,真可謂名實相符,相得益彰。

在楊庵巷的日子裏,月娥以她的才情與美貌,漸漸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與喜愛。她的故事,如同一首悠揚的古曲,在蘇州城的每一個角落輕輕回響,講述著一個關於堅韌、才華與美麗的傳奇。

《舒鐵雲認藕雪為鄉親》

嘉慶年間的一個初冬時節,小春第八日,天朗氣清,舒鐵雲先生遊曆至蘇州古城,受邀至範少府府邸的新柳詩屋赴宴。這新柳詩屋,顧名思義,乃是一處春意盎然、詩情畫意之所,即便時值冬日,也仿佛能嗅到春日裏柳絲輕拂的清新氣息。

宴席上,範少府別出心裁,讓一位名為藕雪的女郎作為觥使,穿梭於賓客之間,增添了幾分雅致與風流。藕雪身姿輕盈,舉止間流露出不凡的氣質,引得眾人矚目。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意興闌珊之際,舒鐵雲先生忽而提議索句助興,一時間,詩屋之內,文思泉湧,墨香四溢。

鐵雲先生深知,再過三日,便是藕雪姑娘的生辰,且恰逢她踏入紅塵的第一個年頭,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憐惜與讚賞之情。於是,他借著酒意,即興賦詩一首,以表祝賀與贈別之意。他取過一旁閑置的琵琶,輕輕翻開其背,以墨為筆,以弦為紙,揮毫潑墨,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鳳皇弦上細如塵,酒地詩天一種因。

芳樹臨風新樂府,梅花生日小陽春。

攜來鹿脯能供客,載得鴟夷莫贈人。

漫訝停橈便評泊,查橋支巷是鄉親。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鳳凰弦上音細如塵,酒香與詩意交織成春。在這芳樹臨風的新樂府裏,我們共慶你梅花生日的小陽春。你攜來的鹿脯美味,足以款待四方賓客;而你心中的那份純真與美好,卻如同鴟夷之酒,珍貴無比,切勿輕易贈予他人。莫訝我停舟於此,隻為與你片刻的相聚與評說,要知道,這查橋支巷,從此便多了一份鄉親的情誼。”

詩成,鐵雲先生將琵琶輕輕放回原處,屋內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與讚歎聲。藕雪姑娘聞言,眼眶微紅,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她深知,這不僅僅是一首詩,更是鐵雲先生對她人格與才情的認可與尊重。

這場宴會,因了這首詩,更添了幾分溫馨與深意。而藕雪與舒鐵雲之間的這段佳話,也如同那琵琶背上的墨跡一般,永遠鐫刻在了蘇州城的記憶之中。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