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隱以破家為尼》
清朝,佛教盛行。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有不少人出家為僧,也有一些僧人在文學藝術方麵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其中有個叫做德隱的女尼也在曆史上留下過一筆色彩。
在江南的煙雨裏,有一個叫做吳縣的地方,這裏的山水如畫,人傑地靈。在這片土地上,曾有一位名叫趙昭的女子,字子慧,她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宦光是當地的隱士,深受文化熏陶。子慧自幼便精通筆墨,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她的畫作更是被人讚不絕口。
子慧不僅才華橫溢,還擁有著與眾不同的氣質。她偏愛穿著簡樸的葛衫,梳著簡單的椎髻,對於世俗的華麗裝扮,她總是嗤之以鼻。她的清新脫俗,就像是江南水鄉中一朵盛開的白蓮,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然而,命運卻給子慧開了一個玩笑。她嫁給了平湖的馬班室,本以為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卻不料馬家突遭變故,家道中落。麵對這樣的困境,子慧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決定與丈夫共同麵對。然而,現實的殘酷卻讓她倍感無力,她深知僅憑一己之力難以扭轉乾坤。
在經曆了無數的掙紮和痛苦之後,子慧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決定更名入空門,成為一名尼姑。她希望能夠通過修行佛法,為家族祈福,也為丈夫尋找心靈的慰藉。於是,她改名為德隱,結庵於洞庭西山之中,開始了她的隱居生活。
在洞庭西山的歲月裏,德隱過上了清苦而寧靜的生活。她每日誦經念佛,參禪悟道,她的書畫才華也得以繼續發揮。她用筆觸描繪出了一幅幅精美的畫卷,用文字書寫出了一篇篇感人的詩篇。她的作品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了寺廟裏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隱居的二十餘年裏,德隱將自己的所見所感都記錄在《侶雲居遺稿》中。這本書不僅記錄了她的修行曆程和人生感悟,也展現了她對佛法的理解和追求。這本書成為了後人了解德隱的重要資料,也成為了她留給世人的寶貴財富。
德隱共有七篇詩詞留世,其中比較著名的幾篇摘錄如下:
《種竹歌》
要地無間日,吟蹤肯暫過。
林泉歸計晚,雨雪向春多。
徑僻稀來客,庭荒半長莎。
獨眠思舊約,寒夢繞煙蘿。
《新秋晚眺》
山中多晚涼,清風厲秋節。
遙瞻四五峰,壁立皆奇絕。
修竹傍林開,喬鬆倚岩列。
黃菊散芳叢,清泉凝白雪。
對此懷素心,千裏共明月。
願保幽貞姿,歲寒雙皎潔。
《皆令黃夫人過寓山閨即事》
吟得新詩子夜殘,銀釭點點照花欄。
須臾小婢來相報,深竹烏啼月滿灘。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德隱都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她的一生雖然短暫卻充滿了傳奇色彩,她的故事在江南水鄉傳為佳話,她的詩文和畫作也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珍寶。而那段紅塵中的情緣和墨香中的禪修之路,也成為了她心中最美的回憶。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