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尺木臨死留偈(外兩篇)(1 / 2)

《尺木臨死留偈》

在明朝末年的一個宗室家族中,誕生了一個名為性休的皇子。他從小聰明過人,卻對世俗的繁華並不感興趣,心中隻有對佛法的無盡向往。他後來出家為僧,法名尺木禪師,走上了修行之路。

尺木禪師的修行之路並不平坦。他先是在崆峒山的天鼓寺受戒,後來又前往漢陽求法,終於領悟了佛法的真諦。他最終定居在沁州的永慶寺,以禪修度日,為眾生祈福。

順治癸巳年(1653年)的正月二十三日,永慶寺的早晨格外寧靜。尺木禪師用過早齋後,突然問院主:“十王殿前的那塊地,是我的吧?我打算舍了。”院主回答說:“是的,那是您的地,您若願意舍,便舍了吧。”禪師聽後,微微一笑,隨即盤腿而坐,就這樣安詳地去世了。

然而,就在夜半時分,奇跡發生了。尺木禪師突然醒來,他拿起筆來,寫下了一首偈語:“莫笑尺老,師風大行,不得回來轉金經,方入三摩地。”他的字跡清晰有力,仿佛預示著什麼。

到了二月二日,禪師出定,他沐浴更衣,削去須發,手持禪杖,在侍者的扶持下走到塔前。他化身為一個老比丘的形象,又說了一首偈語:“思不來,想不來,自己打墓自己擡。也奇哉,也怪哉,臨濟兒孫善活埋。咄者是什麽所在?說死說活。”說完,他便將禪杖一擲,化作一道金光,消失在空中。

尺木禪師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不僅修行高深,而且才華橫溢。他曾經題寫了一幅《漁父圖》,畫中的漁父駕著一葉扁舟,在萬裏長江上自由遨遊。尺木禪師在旁邊題詩道:“東西南北任遨遊,萬裏長江一葉舟。夢裏不知身是客,醒來天水一般秋。”這首詩表達了他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

尺木禪師的著作《銅鞮語錄》也廣為流傳,其中記錄了他的禪修心得和人生感悟。他的智慧和慈悲為後人所敬仰,他的故事也成為了人們口中的佳話。

每當人們提及尺木禪師,都會想起他那神奇的化去經曆,以及他對佛法的堅定信仰和無私奉獻。他的故事激勵著後人不斷追求真理和智慧,勇往直前地走在修行之路上。

如今,在沁州的永慶寺中,仍然保留著尺木禪師的遺跡。每當遊客來到這裏,都會感受到一種神秘而莊嚴的氣氛。他們仿佛能夠聽到尺木禪師的誦經聲,看到他化去時的金光閃閃。尺木禪師的故事已經成為了這座古寺的一部分,永遠流傳在人們的心中。

《本月蒙世祖賜聯》

在古老的鬆江城,有一位名叫本月的僧人,他以其深厚的佛學造詣和高尚的品德,贏得了無數人的敬仰。特別是清世祖順治皇帝,對他更是青睞有加。

世祖皇帝是個極有智慧與眼光的人,他對於本月僧人的才華和修為早有耳聞。某日,他特意召見了本月,兩人相談甚歡,世祖對本月的見解與智慧深感讚賞。為了表達對本月的器重,世祖決定賜給他一份特殊的禮物。

幾日後,世祖派人將一幅字送到本月的手中。這幅字上寫著“天上無雙月,人間隻一僧”這十個大字,筆力雄渾,氣勢磅礴。本月僧人接過這份禮物,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這是世祖對他的最高讚譽,也是對他修行之路的莫大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