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飛口有神技》
清朝末期的上海灘,翦綹賊和扒手如過江之鯽,他們各自有著獨特的名號和技巧。據說,這些盜賊可以分為五等:裏口、外口、竊口、盜口和飛口。
裏口:就是那些擅長用小剪刀剪斷物品。外口,則使用康熙大錢磨成的刀片割物;竊口,以手掏摸為能;盜口,雖然也是偷竊,但行事強橫,比如長江幫中的扒手;而飛口,則是最為神秘的一等,他們行蹤飄忽,手法神妙,堪稱盜賊中的翹楚。
光緒壬寅、癸卯年間,一位來自直隸保定的客人,悄然抵達了上海。他一到上海,便徑直前往探捕處,請求道:“在下北方人士,因時運不濟,特來南方謀求生計。希望能在貴地稍作勾當,為期十天,此後便另行他途。”
探捕疑惑地問:“您希望獲得多少酬勞?”客人微笑道:“不敢多求,三四千金足矣。”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因為這類小賊往往滿足於數百金的收益,從未有過如此大膽的要求。
探捕們相視而笑,認為數額太大,恐怕難以滿足。客人卻毫不在意,笑著說:“北方萬金尚不足為奇,上海作為全國第一商埠,這點數目又算得了什麼?總之,與各位約定,以十日為期。若得手,我取四分之三,餘下的贈予各位。將來各位北上,我也定當略盡地主之誼,以答謝各位今日的盛情。”
眾人商議後,決定去請示公共租界海寧路彙四捕房的總捕頭。總捕頭聽聞後,皺起了眉頭:“此地從未有過如此大宗的交易,客人今日如此放手一搏,若是惹出禍端,該如何是好?我們該如何是好?客人又該如何是好?事後若是倒蝦籠,又該如何應對?”
“倒蝦籠”是行話,意指贓物到手後又吐出來。眾人聽後,皆感棘手。總捕頭繼續道:“此事風險太大,我不允許。”
眾人商議後,決定再次會見那位客人,轉達總捕頭的意思。客人聽後,淡淡地說:“答不答應,全在你們。既然你們不願,我便在此休息幾日,然後另尋他處。”
總捕頭試探地問:“能否即日行動?”客人毫不猶豫地回答:“既然你們堅持,那就明日動身。”
總捕頭又提出一個要求:“能否賜我一張相片?”客人勃然大怒:“這是什麼話!我既然不求於你,相片便不是你能索要的。你若非要不可,我寧願給你我的腦袋!”說完,他憤然離去。
第二天午後四時三十分,總捕頭悠閑地走在街頭,正當他伸手進懷,準備查看懷表時,驚覺懷表連同金鏈,以及袋中一千數百圓的紙幣,竟然不翼而飛。憤怒與震驚交織在他的心頭,他立即召集了所有的探捕,嚴厲地命令道:“你們竟然如此疏忽!外界盜竊案件頻發,如今竟然連我也敢下手。我給你們一天的時間,明天此時必須找回失物,否則你們全部被解雇,我會從本國或香港找能幹的人來代替你們。”
探捕們退下後,都感到惶恐不安,無計可施。有人懷疑是那位北方客人所為,於是對他進行了大規模的搜查,但卻一無所獲。眾人再次聚集商議,決定派某探捕去再次接觸那位客人,試圖追蹤他的行蹤。捕頭對某探捕命令道:“如果你能找到客人的失物並歸還,那麼客人之前所要求的條件,我們都可以答應。否則,你自己也會先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