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牛賊為犬所捕》
清朝嘉慶年間,在南彙靠近湖泊的地方流傳著一個忠犬救牛的故事。相傳那裏有一戶人家,這家主人養了一頭牛和一隻狗。每天晚上,牛和狗都會一同在屋簷下休息。主人對牛和狗都很疼愛,視它們為家庭的一部分。
一天晚上,趁著主人熟睡之際,一名賊人悄悄潛入了院子,準備偷走那頭牛。狗兒比較敏銳,從賊人一進院子就感覺到了異常,立刻警覺地吠叫起來,還用頭撞擊主人的寢室門,試圖喚醒主人。
主人被吵醒,迷迷糊糊地起身查看。然而,當他走出寢室時,賊人早已藏匿得無影無蹤,隻剩下狗兒在焦急地吠叫。主人看著狗兒,心中有些不滿,他認為是狗兒在無事生非。覺得它可能隻是因為看到了影子或者聽到了聲音而吠叫而已,並沒有實際的賊人。於是,他拿起鞭子,輕輕地打了狗兒一下,然後回到床上繼續睡覺。
賊人觀察了一會兒,發現沒有了動靜,於是就又躡手躡腳走進院子偷牛。狗兒又聽到聲音,立刻吠叫起來。賊人連忙又藏匿起來。主人從屋裏懶洋洋的走入院子,看到一切如常,嗬斥了狗子兩句就又回屋睡覺。聽到沒有了動靜,賊人又像前兩次一樣進入院子偷牛。狗兒聽到聲音又吠叫起來。而這次,主人隻是在屋裏嗬斥了狗兒兩句,便不再理狗兒的吠叫了。
這正是賊人想要的結果。這一次,賊人大大方方進了院子牽了牛就走,朝著大團鎮的方向逃去。狗兒雖然遭到了主人的責打,但它並沒有放棄。它悄悄地跟在賊人後麵,一路尾隨著賊人,直到天亮。
第二天清晨,主人起床後,發現牛不見了,狗也不見了。他歎了口氣,心中懊悔不已,認為是自己的疏忽導致了牛的丟失,同時也為狗兒的離去感到傷心。
就在主人一籌莫展之際,狗兒突然返回了。它不停地吠叫,還用嘴咬住主人的褲腿,試圖引領主人前往某個地方。主人看著狗兒焦急的樣子,心中一動,他意識到狗兒可能是找到了牛的下落。
於是,主人跟著狗兒來到了一個陌生的人家。他們發現,這戶人家正是昨晚偷走牛的賊人的藏身之處。主人和鄰居們齊心協力,將賊人抓住,並將他送到了官府。
經過審理,賊人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他承認了自己偷盜牛的罪行,並表示願意賠償主人的損失。最終,賊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那頭被盜的牛也歸還給了主人。
主人對狗兒的忠誠和聰明感到無比欣慰和感激。他決定更加珍惜和疼愛這隻狗兒,讓它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這個故事在南彙地區傳為佳話,人們紛紛稱讚狗兒的忠誠和聰明。同時,這個故事也提醒人們,在麵對困難和危險時,要保持警惕和冷靜,不要輕易放棄。隻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這個故事不僅是一個關於忠誠和聰明的傳奇,更是一個關於改過自新、珍惜當下和家庭溫暖的感人故事。它將繼續在南彙地區流傳下去,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佳話。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