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栽贓》
在康熙年間的廣西,盜竊案件頻發,但其中真正的盜竊案件卻隻占了一成或兩成,剩下的八成或九成都是誣告。這些狡猾且險惡的人,一旦與人結怨,就會用些不值錢的財物作為誘餌。他們會在夜晚將財物從牆外扔入別人的家中,然後等到天亮時,就聯合鄉約、村老等人前去搜查。一旦找到那些被扔進去的財物,他們就會聲稱是真正的贓物,將當事人拘捕並送到縣衙。由於縣衙的官員們早已知道這些人的惡行,他們通常會對被誣告的人進行嚴酷的刑訊,指控他們誣告良民,但即便如此,這些人仍然屢試不爽,毫無悔改之意。
某年,有個讀書人真的遭到了盜竊。他向官府報案,聲稱自己不知道盜賊是誰,不敢隨意指認。縣衙的官員們對他的謹慎表示讚賞,批示道:“盜賊本就不該隨意指認,你的控告很合理,準許差役前去緝拿。”
然而,就在差役們準備展開調查的時候,事情卻突然出現了轉機。原來,這個讀書人有個好友,是個遊曆四方的商人。他得知此事後,決定幫助讀書人找出真正的盜賊。商人精通世事,他深知這些誣告者的伎倆,於是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商人首先找到了那些經常誣告別人的刁險之徒,暗中觀察他們的行蹤。他發現這些人雖然狡猾,但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貪婪。於是,商人決定利用這個弱點來設下一個陷阱。
商人準備了一些貴重的財物,然後在一個夜晚將它們扔進了其中一個刁險之徒的家中。第二天,當這個人發現這些財物時,他欣喜若狂,立刻認為這是自己盜竊的成果。於是,他故技重施,聯合鄉約、村老前去搜查,並聲稱找到了真正的贓物。
然而,這次他的計劃卻落空了。因為商人早已暗中通知了縣衙的官員們,他們早已在暗中觀察著這一切。當刁險之徒得意洋洋地拿出那些財物作為證據時,官員們立刻將他拘捕,並揭露了他的罪行。
在公堂之上,刁險之徒還想狡辯,但商人卻叫來了早已經提前安排好的證人和衙役,證人和衙役都能證明這些財物是商人提前扔進去的。在鐵證如山之下,刁險之徒無法抵賴,最終隻能承認了自己的罪行。
縣衙的官員們對商人的機智和勇敢表示讚賞,他們不僅釋放了被誣告的讀書人,還嚴懲了那些刁險之徒。從此以後,廣西的盜竊案件得到了有效的遏製,誣告之風也逐漸消失。
這個故事傳遍了整個廣西,人們都對商人的智慧和勇氣讚歎不已。他們紛紛表示,隻有用智慧和正義來對抗邪惡,才能真正地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而那個讀書人也從此對商人感激不已,兩人的友誼因此更加深厚。
這個故事也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在麵對邪惡和欺詐時,我們不能退縮和妥協,而應該勇敢地站出來,用智慧和正義來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