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梟匪有擄人勒贖之事(1 / 1)

《梟匪有擄人勒贖之事》

在清朝光緒年間,江南一帶的鹽務生意繁榮,但也因此滋生了無數的匪患。這些匪徒以販賣私鹽為生,他們既是商人,也是掠奪者。由於他們經常侵害官府的鹽務,甚至綁架勒索百姓,所以被人們統稱為“梟匪”。

這一日,蘇州府屬下的某個小鎮上,傳聞梟匪的活動愈發猖獗。候補道(清朝時期的一種尚未得到正式任命的官員,他們等待著吏部的安排,以便能夠擔任實際的職務。)某人,是一個負責在奔牛鎮征收厘稅(厘稅是晚清時期的一種商業稅。這種稅製的特點在於稅率是根據貨物的價值抽取一定的比例,即“厘”,因此得名“厘稅”。)的官員,因他治理有方,積資頗豐,竟成了梟匪的目標。

某日淩晨,天還未亮,一群訓練有素的梟匪趁著夜色掩護,悄無聲息地潛入了候補道某的府邸。他們行動迅速,手法老練,沒有驚動府中的任何一名守衛。候補道某還在夢中,就被梟匪首領一把拎起,用刀尖抵住了喉嚨。

“哼,你就是那個富得流油的候補道?”梟匪首領冷笑著問。

候補道某被嚇得魂飛魄散,連連點頭。

“好,給我準備五萬兩銀子,否則你的性命難保!”梟匪首領惡狠狠地威脅道。

候補道某雖然心中驚恐萬分,但深知此刻不是討價還價的時候。他連忙答應下來,並保證盡快籌集贖金。

梟匪們得了滿意的答複後,便押著候補道某離開了府邸。他們行事謹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仿佛一陣風刮過,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消息傳開後,整個蘇州府都沸騰了。人們議論紛紛,對梟匪的猖獗感到震驚和憤怒。候補道某的家人和親友更是焦急萬分,四處籌措贖金,希望能夠盡快將他救出虎口。

而此時的候補道某,被囚禁在一個偏僻的廢棄倉庫中。他身處黑暗之中,心中卻充滿了希望。他堅信,隻要家人能夠籌集到贖金,他就能夠重獲自由。

當新任知府某剛剛抵達蘇州,還沒來得及熟悉這座繁華的水鄉城市,就遭遇了梟匪的襲擊。他們如同幽靈一般,悄無聲息地出現在知府某的馬車旁,手持利刃,氣勢洶洶。

知府某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危險,心中雖然驚恐,但表麵上卻強裝鎮定。他叩頭乞求梟匪饒他一命,口中連連道:“好漢們,請高抬貴手,放過我這條性命。”

然而,梟匪首領卻冷冷地回應道:“你的頭顱和膝蓋在我們眼裏並不值錢,你應該去向你的上司乞求憐憫才對。我們可不習慣看到這種卑鄙的行徑。”

知府某心知肚明,此刻的求饒並非易事。他靈機一動,試圖用官場的規矩來說服這些梟匪。他解釋道:“我們這些做官的,其實就像是行乞一樣。如果有什麼需要,自然可以與你們立下字據,分期付款。但若是需要巨額款項,那我實在是無能為力了。”

說著,他從身邊拿出了幾張質押券,展示給梟匪們看。這些質押券是他特意準備的,以防不時之需。他深知官場上充滿了爾虞我詐,道路並不太平,因此提前做好了防備。

梟匪們看到這些質押券,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們並不完全相信知府某的話,但也不願意輕易得罪一個手握實權的官員。畢竟,他們雖然是梟匪,但也不是毫無顧忌的亡命之徒。

最終,梟匪首領揮了揮手,示意手下離開。他們並沒有為難知府某,而是選擇了離去。知府某雖然逃過一劫,但心中卻充滿了深深的憂慮。他知道,這些梟匪雖然暫時退去,但未來的道路仍然充滿了未知和危險。

這隻是《清稗類鈔》當中對粵盜的一小段記錄。至於候補道是否獲救,知府如何對付盜匪,書中並沒有做過多的介紹。總之,這本來就是一個沒頭沒尾的曆史片段,我也沒有必要強行編造一個完整的情節。總之,在那個混亂的年代,盜匪猖獗,連官府都懼怕他們幾分,老百姓就更水深火熱了。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