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劫香港銀行》
早在道光十三年,英國人就開始有意地向中國沿海各地滲透,占領了不少島嶼以便瓜分清朝,同時又可製衡其他列強。於是侵占清朝沿海各島嶼就成為了英國人的重要目標。“鴉片戰爭”戰敗後,清廷被迫議和,全權代表愛新覺羅·耆英、伊裏布二人在南京江上停泊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簽署了《南京條約》,第三條便明文規定將香港割讓給“大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任其立法治理。“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趁清朝戰敗,又強行要求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後同意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島嶼的“新界”,從光緒二十四年起租借給英國,時間是99年。
盡管當時香港已被割讓給英國,成為了英國的屬地,但它與廣州的地理位置極為接近,隻需一葦之航便能抵達。英國在香港增加了很大的警力,街道上巡邏的警士像站崗的鶴,隨處可見。然而,即便在這樣的嚴密防護下,廣州的盜賊依然將香港視為他們活動的樂園。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香港的街頭熙熙攘攘,人們如往常一樣忙碌著。然而,在這平靜的表麵下,一場精心策劃的銀行劫案正在暗中進行。盜賊們深知,要在這戒備森嚴的城市中成功搶劫銀行,絕非易事。他們必須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經過一番密謀,他們決定利用巡警換班的時機動手。一群盜賊暗中觀察,等待著最佳時機。終於,他們看到了機會——一名巡警正在崗位上值班,而其他巡警則暫時離開了他的視線。
盜賊們迅速行動,一人上前用布塞住了巡警的嘴巴,另一人迅速脫下他的製服。他們反綁了巡警的雙手,將他牢牢地綁在了街邊的消防栓上。這一切發生得如此迅速而安靜,以至於路過的市民和其他巡警都沒有察覺到異常。
當其他巡警看到被綁在消防栓上的同事時,他們誤以為他是在抓捕一名盜賊。他們沒有多想,隻是匆匆走過,繼續他們的巡邏。就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巡警被迷惑,相繼被綁在了消防栓上。轉眼間,銀行周圍已經沒有了巡警的身影。
盜賊們見狀,相視一笑,知道他們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他們迅速而有序地進入銀行,手中的匕首閃爍著寒光。銀行內的顧客和員工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目瞪口呆,不敢有任何反抗。
盜賊們分工明確,有人控製住了銀行的入口,有人則開始瘋狂地搜刮著金銀珠寶。他們動作迅速而熟練,仿佛這一切都是他們早已排練好的戲碼。很快,他們就搜集到了大量的金銀珠寶,堆滿了幾個大箱子。
就在這時,街頭的巡警們發現了不對勁。他們發現銀行的大門敞開,裏麵一片混亂。他們立刻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紛紛拔出腰間的配槍,衝進了銀行。
然而,當他們衝進銀行時,卻發現盜賊們已經不見了蹤影。他們隻留下了一地的金銀珠寶和幾個空空如也的大箱子。巡警們麵麵相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來,盜賊們在搜刮完金銀珠寶後,早已乘上了一艘預先準備好的小船,悄然離開了香港。他們在船上揮舞著勝利的旗幟,仿佛在向這座他們剛剛征服的城市示威。
香港銀行劫案的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城市。英國政府震驚於盜賊們的智謀和膽識,也對香港警政的疏忽感到憤怒。然而,無論人們如何議論紛紛,那群盜賊已經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成為了一個無法解開的謎團。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