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後記(1 / 3)

讀秦君之後記,謂幹戈擾攘。園故無恙,殆有天意,諒哉是言。

烏夜村居久就荒,太原圖繪亦銷亡。羨君雙蓄丹青本,猶有名園繼洛陽。

明萬曆間,先十世祖大白先生讀書城南烏夜村中。築室數楹,雜蒔花木。九世祖給諫公增葺台榭,饒有林泉之勝。顏曰涉園,八世祖比部公益,加展拓,並仿輞川圖意,倩太倉王補雲繪為長卷,攜之京師,名人題詠殆遍。後遭亂離,園毀而圖卷猶存。邇來迭遘兵火,先人敝廬牛化劫灰,而圖亦俱燼矣。展馮君斯圖,彌增感慨。

題朱遂翔《抱經堂藏書圖》

光宣之際,餘為商務印書館創建東方圖書館,棄藏舊籍,慎初仁兄助我搜輯甚勤。閘北之役所藏數十萬卷毀於一旦,今慎初出示比圖,猶能抱殘守缺,為之感喟不置。自此以往,歎讀書者購置惟艱,流通之責匪易。異人任蠲叟勖以實利,揆初亦以獨樂不如眾樂為言。餘與二君有同意,竊願慎初之許我也。

廿年心血成銖寸,一霎書林換劫灰。翹首郭東園外路,羨君先擁百城回。

中原文物凋殘甚,欲饋貧糧倍苦辛。願祝化身千萬億,有書分餉讀書人。

葛書徵姻台出視《路令送朱椒堂北上圖》屬題。金(上“竹”下“錢”)孫同年紀事在前,因本其意續成二絕,不足雲附驥尾也

送別多情賢令尹,中流客與孝廉船。此非折柳尋常意,合作當湖史跡看。

誌乘流傳今僅存,畫圖渲染更如新。天教傳樸留雙璧,故辟桃源好避秦。

題綠遍池塘草

春色映階人不見,空留住句染吟箋。多情夫婿相思地,滿目萋萋隻自憐。

斜陽欲瞑迷歸路,望斷天涯去不還。我亦安仁餘舊恨,當前生意忍同看。

題李钜庭廬山花徑景白亭冊

桃花開處紛無數,一遇詩人便不閑。千載風流白太傅,長留名跡在名山。

古今名勝幾沉薶,片碣深深掩綠苔。不有幽人勤拄杖,誰能荒徑辟汙萊。

香草居主人喜藝蘭,因以所嗜名其園,繪圖征題,率成二絕

舉目山河淚幾行,茫茫塵海一身藏。世人競歎鋤當戶,獨抱孤情自信芳。

梁溪山水足清華,小有園林處士家。眾草終當芟難盡,還君燦爛是名花。

明末遺老張卿子隱於醫巷,以人傳,至今不廢。古渠先生棄官歸田,得其故宅,榜曰古藤書屋,傳之數世。作舟世丈幼時讀書其中,塾師金粟香先生覯亂死於宅中。粟香先生令嗣忠甫冏卿追懷先烈,思建家祠。作丈眷念師承,即以古藤書屋舊址贈於金氏,備興土木。冏卿服官京華,旋即下世,無子,以遠族名鴻鈞者為嗣,未幾亦蹈海而亡。遺有兩子,長伯和學成自立,比又賦閑。次子仲濤,尚未授室,建祠之事始終輟矣。貞甫先生為揆初同學令祖,始移居木場巷。成室之日,庭前花木布置一如故居,睠懷祖德,並植紫藤於中,以寄追遠之情。數典無忘,彌深敬仰

紫藤花下讀書堂,靜對仙禽春晝長。差喜歸來彭澤令,故園鬆菊末全荒。

萬口爭傳留姓字,清幽門巷舊樓台。曾聞大隱成名去,又見儒家就義來。

聊將片土報師門,大息萇弘碧血冤。祠廟末成華屋盡,荒苔殘葉吊英魂。

堂構重薪還襲舊,百年喬木在君家。子孫看到知能幾,此是高門掌故花。

朱君屺瞻出眎所繪先德兩世遺像,並臚舉其居鄉行事足為後生典型者製為圖書,複搜集祖庭手書尺牘十數通,及畫數幅,附以同時名人所撰傳誌,裝潢成卷,將以昭示後人,垂為家範,食德服疇,用意深矣。謹賦十絕借誌景仰

雲霞出海徇朝暾,善氣紛繽擁德門。多少敬恭桑梓事,長留榜樣示兒孫。

三致千金全散與,好行其德古陶朱。披圖幸得親光彩,莫道今人古不如。

寒士歡顏廣廈開,眼前饑溺倍關懷。文孫妙有丹青筆,寫出慈祥心地來。

談忠說義滿鄉閭,正氣曾憑隻手扶。報國男兒心不死,漫雲祠廟已荒蕪。

寓室毀薪誰料得,百年人事小乘除。充閭軒蓋重來日,始信君家慶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