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上篇:閱世隨筆 (1)(1 / 3)

中華民族的人格

孔聖人說:“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孟夫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幾句話,都是造成我中華民族的人格的名言。

我們良心上覺得應該做的,照著去做,這便是仁。為什麼又會有求生害仁的人呢?為的是見了富貴,去營求它;處在貧賤,去避免它;遇著威武,去服從它;看得自己的身體越重,人們本來的良心,就不免漸漸地消亡。貪贓枉法,也不妨;犯上作亂,也不妨;甚至於通敵賣國,也可以掩住自己的良心做起來,隻要搶得到富貴,免得掉貧賤。倘若再有些外來的威武,加在他身上,那更什麼都可以不管了。

有了這等人,傳染開去,不知不覺受他的引誘,這個民族,必定要墮落,在世界上是不容存在的啊!

我們古來的聖賢,都有很好的格言,指導我們,在書本上,也有不少的豪傑,可以做我們的模範。

我現在舉出這十幾位,並不是什麼演義彈詞裏妝點出來的,都是出在最有名的人人必讀的書本裏。他們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舉動也不同,但是都能夠表現出一種至高無上的人格。有的是為盡職,有的是為知恥,有的是為報恩,有的是為複仇,歸根結果,都做到殺身成仁,孟夫子說是大丈夫,孔聖人說是誌士仁人,一個個都毫無愧色。這些人都生在二千多年以前,可見得我中華民族本來的人格,是很高尚的。隻要謹守著我們先民的榜樣,保全著我們固有的精神,我中華民族,不怕沒有複興的一日!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五月

作者自白

一 公孫杵臼 程嬰

節錄史記 趙世家第十三

此為公元前五九九年至五七九年間之事

晉景公時而趙盾卒。諡為宣孟。子朔嗣。……

朔娶晉成公姊為夫人。……

大夫屠岸賈欲誅趙氏。……

韓厥告趙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絕趙祀,朔死不恨。”韓厥許諾,稱疾不出。

賈不請而擅與諸將攻趙氏於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

趙朔妻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趙朔客曰公孫杵臼,杵臼謂朔友人程嬰曰:“胡不死?”程嬰曰:“朔之婦有遺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無何,而朔婦免身生男。

屠岸賈聞之,索於宮中。夫人置兒絝中,祝曰:“趙宗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已脫。程嬰謂公孫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複索之,奈何?”公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

乃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嬰出,謬謂諸將軍曰:“嬰不肖,不能立趙孤;誰能與我千金,吾告趙氏孤處。”諸將皆喜,許之。

發師隨程嬰攻公孫杵臼。杵臼謬曰:“小人哉程嬰!昔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我,縱不能立,而忍賣之乎?”抱兒呼曰:“天乎!天乎!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可也。”諸將不許,遂殺杵臼與孤兒。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

然趙氏真孤乃反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居十五年。

晉景公疾,卜之,大業之後不遂者為祟。景公問韓厥。厥知趙孤在,乃曰:“大業之後在晉絕祀者,其趙氏乎?”……

景公問:“趙尚有後子孫乎?”韓厥具以實告。於是景公乃與韓厥謀立趙孤兒,召而匿之宮中。諸將入問疾;景公因韓厥之眾,以脅諸將而見趙孤,趙孤名曰武。諸將不得已,乃曰:“昔下宮之難,屠岸賈為之,矯以君命,並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難?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請立趙後;今君有命,群臣之願也。”

於是召趙武、程嬰,遍拜諸將,遂反與程嬰、趙武攻屠岸賈,滅其族。複與趙武田邑如故。

及趙武冠,為成人,程嬰乃辭諸大夫,謂趙武曰:“昔下宮之難,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趙氏之後。今趙武既立,為成人,複故位,我將下報趙宣孟與公孫杵臼。”趙武啼泣,頓首,固請曰:“武願若筋骨以報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嬰曰:“不可!彼以我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報,是以我事為不成。”遂自殺。

晉國君景公繼位之後,大臣趙盾亡故。國君給他身後一個美名,稱做宣孟。他兒子名朔,承襲了他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