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五髒科學保健指南(生活保健叢書)01(1 / 2)

第一章調節五髒科學保健 調節“五髒平衡”

本節是“調和論”的重中之重。中醫理論指出,人體由“木火土金水”五大元素對應人體的免疫係統、內分泌係統、消化係統、呼吸係統、循環係統等五大係統所構成。因此,對於人體的整體調理不可能是單一、片麵的,無論是陰陽、髒腑、氣血還是津液,都要進行彼此相關的係統調整,才能使生命運動達到最佳境界。

一、調節五髒六腑的必修課“藏象學說”

“要想了解五髒六腑,讀懂《黃帝內經》,“藏象學說”必須弄明白。在《黃帝內經·素問》中,有一篇名為“六節藏象論”。

藏象即“髒象”,“藏”指隱藏在體內的髒腑器官;

“象”既指器官的解剖形態(一象),也指病理的外在表現(二象)。

例如心髒,隱藏在胸腔內,此為“藏”;形如蓮苞,其象尖圓,此為“一象”,當心氣不足,氣血虛空,則會表現為麵色、舌苔的慘白,此為“二象”。

藏象學說認為,整個人體是以五髒為中心,以六腑相配合,以氣血精津液為基礎,通過經絡內合五髒六腑,外連五官九竅、四肢百骸,具有生理活動規律和精神意識的生命體。

1.五髒:心、肝、脾、肺、腎

《黃帝內經·素問·五髒別論》中提到“五髒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實。”

什麼意思呢?滿,精氣盈滿;實,水穀充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五髒藏氣血、津液、精氣等精微營養物質,而不是直接吃人嘴裏的充實水穀。所以說,吃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吸收多少。

2.六腑:小腸、膽、胃、大腸、膀胱和三焦

《黃帝內經·素問·五髒別論》中提到“六腑,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什麼意思呢?從外形上看,六腑都屬於管腔性的器官,不同於五髒的是他們都能裝東西,那麼裝什麼呢?是不是如同五髒一般也是盛滿水穀、精微物質呢?“腑”有“府庫”之意,主要負責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輸送和排泄,而不是貯藏盈滿的精氣,這一點與五髒恰恰相反。

3.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六者,外形與“腑”相似,功能與“髒”相似,似腑非腑,似髒非髒,故稱其為“奇恒之腑”。

在這裏需要指出的是“膽”,當膽分泌膽汁,參與消化時,此時的膽主要體現了“六腑”的功能;當膽與神誌相關,有“膽量”之意時,便主要體現了“奇恒之腑”的功能。

4.五體五官與九官七竅

五體:皮、肉、筋、骨、脈;

五官:口、鼻、舌、耳、目;

七竅:麵部七孔,眼二、耳二、鼻二、嘴一(九宮是指七竅加前陰、後陰)。

在五官當中:

肝氣上通於目,其華在爪;

心氣關聯於舌,其華在麵;

脾氣上通於口,其華在唇;

肺氣關聯於鼻,其華在膚;

腎氣上聯於耳,其華在發。

五髒健康與否,在人的五官上都會有對應的表象。當人體心、肝、脾、肺、腎營養不均衡時,身體就會失去平衡,如頭發稀疏,間歇耳鳴,說明腎水不足;手腳幹裂,眼睛幹澀,說明肝氣不足等等。所以傳統中醫不僅認為人體自身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小宇宙,還認為人體的五髒六腑、五體、五官等與自然界的五方、四季、五味等等之間都存在一一對應的:關係,這就把人體自身係統和自然環境統一了起來,反映了人體與宇宙之間的相互收受通應的關係,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觀點。

二、十二髒腑分工協作

當黃帝向祁伯詢問人體十二髒腑的功能活動和各自分工時,祁伯言簡意賅,一語中的。

1.心相當於人體的君主,主管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有統率協調全身各髒腑功能活動的作用。

2.肺位於心的旁邊,像輔佐君主的“宰相”一樣,主一身之氣,協助心髒調節全身的功能活動。

3.肝相當於人體中的將軍,主管謀略,戰事。

4.膽的性格堅毅果敢,剛直不阿,因此可以把它比做是“中正”之官、法院院長,具有決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