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從書香門第到少年犯(1 / 3)

其實很多時候,子孫發揚光大了祖輩的名氣,反而讓祖先默默無聞了。王勃是人盡皆知的唐朝才子,當初他憑借他爺爺王通的名氣出道,然而現在的我們已經普遍不知道王通是誰了。

王通是一代大儒,曾經做過從六品的太子舍人,從六品,類比現在也是市級幹部了。並且還模仿了《春秋》寫了一部編年史,模仿《孔子家語》和《法言》(漢代大儒楊雄著作)寫了《中說》,也算是當時的文化名人。

王通的弟弟王績又是唐建國初少數幾個拿得出手的詩人之一,他為五言律詩的成熟做出了卓越貢獻。

王勃本人呢,也擁有一顆不羈的心。在唐初,魏晉南北朝那種放浪形骸的事情已經少了很多,像嵇康打鐵、劉伶酗酒、阮籍飆車這些風流韻事已經成為過去,但是詩人們的個性依然像花露水的香氣一樣濃烈。

據說,曾經有個客人到王勃家蹭飯,客廳正好能看到小王勃的書房。估計古人隱私意識不強,小孩住的房間不經常關門。

客人看了看王勃的房間,對王勃父親說:你家小孩還真刻苦啊,比我家小孩強多了,你看,還在磨墨呢,估計準備做作業了吧。

客人繼續看,王勃磨好墨汁之後,洗了洗手,擦了擦汗,隨後往床上一躺……

客人很驚奇,就問王勃父親:你家小孩這是什麼情況,剛剛不是準備做作業嗎?

王勃父親無比自豪地回答說:這你就不懂了吧,我家小孩就是這個學習習慣,每次寫作文寫論文都是這樣,磨好墨了就躺床上,起床就能一氣嗬成了。

客人一聽:原來你家小孩會打腹稿啊,了不得啊!

沒多久,小王勃果然一個筋鬥翻下床,一首五言絕句一氣嗬成,客人也跑去看了看,不禁誇讚小王勃是個奇才。

沒多久,這個事情就傳遍了。要是那時候有網絡,小王勃也是網絡神童一枚,估計綽號叫腹稿哥。

有家學淵源和紅遍大江南北的事跡和噱頭,王勃自然也就出了名氣。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才十四歲,就被破格提拔為朝散郎,從七品,相當於副縣長級別,你說氣人不氣人。

對於這種政府招收童工的事,在中國一向存在,但是畢竟也是少數。沒多久,王勃又被調到王府陪沛王李賢讀書。沛王李賢是什麼地位呢?是高宗皇帝的皇後武則天的二兒子。

這是什麼概念呢?一方麵,那時候皇子的封國、王位什麼的雖然是虛的,沛王不一定能做得到沛縣的主,但是唐朝的皇子是可以當官的,怎麼的也是個封疆大吏!就算當不了什麼大官,隨便來個政績,封賞一萬個戶口的農民幫皇子種田小意思。

另一方麵,李賢是高宗皇帝正室的二兒子,太子李弘萬一那什麼了,太子不就是李賢了嗎?實際上,李賢後來還當真當了太子,不過因為跟母親武則天關係不好被廢了。

不管怎麼說,有這麼一個土豪朋友,王勃的生命幾乎要怒放了,前途就像探照燈一樣,發出了一道直上雲霄的光明。

唐朝的皇子都是土豪,標準的上流社會,皇子之間會有些比較高檔的遊戲和競技。唐朝最流行的無非這麼幾樣,走狗(比賽哪個狗先抓到兔子)、馬球和鬥雞,都和動物有關。其中,鬥雞是最為血腥、最具競技性的項目。李賢和英王李顯,一對親兄弟,特別喜歡鬥雞,王府裏的鬥雞都有專門的人照顧。

一天,李賢在與李顯組織鬥雞比賽的時候,李賢隊的雞明顯氣勢上不行。為了振奮隊員的士氣和鬥誌,李賢拿出了撒手鐧——王勃。王勃那時候已經是全國聞名的青年文豪。

王勃不會鬥雞,隻會寫文章。李賢就讓王勃給他寫一篇討伐英王鬥雞的檄文,以求讓己方隊員受到鼓舞,擁有昂揚的鬥誌。古代不僅有對牛彈琴,還有為雞屬文。而且,檄文,就是過去戰場上討伐敵人時的宣戰書兼作戰條令,這為王勃的未來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