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國共產黨成立和中國革命新局麵(1 / 2)

一.五四以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參考教材第92-93頁)

◎新文化運動興起標致

從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開始的。

◎新文化運動性質

資產階級解放運動

◎新文化運動局限

(①沒有同群眾運動相結合②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或肯定)

①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批判孔學,是為了給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掃清障礙。

②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把改造國民性置於優先地位。

③那時的許多領導人物,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他們中有的人看問題很片麵,壞就是絕對的壞,好就是絕對的好。這種形式主義看問題的方法,影響了運動後來的發展。

(思想: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對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的徹底批判,大多數國民的頭腦仍被專製和愚昧牢牢地束縛著。)

◎新民主主義

①提倡民主,反對專製

②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

③開展文學革命

二.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為什麼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參考教材第93-95頁)

◎中國的先進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旗幟,走上馬克思主義指引的道路,是他們經過長期的、艱苦的探索之後的必然結果。

◎原因和途徑

①新文化運動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資本主義製度的內在矛盾已經比較充分地暴露出來 同時,新文化運動的開展,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有著重要的意義。

Ⅰ 對民主和科學的張揚,對舊民主、舊文化、舊禮教的批判,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予封建統治者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

Ⅱ 加速了中國人們的覺醒,促使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啟蒙運動和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Ⅲ 否定了兩千多年封建正統思想的權威,人們敢於獨立思考問題、敢於接受新思想。

②在新文化運動中,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對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產生了懷疑。

Ⅰ 在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製度的內在矛盾已經比較充分地暴露出來。

Ⅱ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極端形式的進步暴露了資本主義製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Ⅲ 中國人學習西方一直在碰壁,給中國人民極大的刺激,從而對資本主義方案產生了更大的懷疑,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新方案。

③十月革命推動中國的先進分子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

三.五四運動的曆史特點和意義?(參考教材第96-97頁)

◎特點

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複興的誌向和信心。

①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偉大社會革命運動

②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

③為中國共產黨成立準備條件

④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⑤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曆史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

◎意義

①(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全全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曆史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

②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

③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行動激發了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偉大覺醒。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