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進入近代後中華民族的磨難與抗爭(1 / 1)

一.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參考教材第18頁)

◎1840年6月,英國遠征軍總司令懿律率軍艦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開進廣州海口,發動侵略戰爭。清政府組織了抵抗。這場反擊英國侵略的戰爭,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而結束。《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被迫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銀元、接受協定關稅以及開放五口通商等。1843年,清政府又與英國簽訂《虎門條約》。1844年,美國、法國分別迫使清政府簽訂《望廈條約》《黃埔條約》。通過這些條約,英、美,法七國從中國獲得了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片麵最惠國待遇以及通商口岸傳教權等。《南京條約》等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長期影響了近代中國曆史的進程,鴉片戰爭由此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封建社會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因為如此,鴉片戰爭就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

◎分點

①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②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

③革命任務發生了變化

④中國發展方向發生了變化

⑤中國社會階級發生了變化

二.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社會成了什麼樣性質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什麼?中國人民要完成怎樣的曆史任務?(參考教材第19頁、第22-23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①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②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三.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參考教材第23~35頁)

◎軍事侵略

①發動侵略戰爭,屠殺中國人民

②侵占中國領土,劃分勢力範圍

③勒索賠款,搶掠財富

◎政治控製

①控製中國的內政、外交

②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

③扶植、收買代理人

◎經濟掠奪

①控製中國的通商口岸

②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

③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

④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

◎文化滲透

①披著宗教外衣,進行侵略活動

②為侵略中國製造輿論

◎正反兩方麵

①消極影響

政治上: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的人侵破壞了中國領土的主權,使得中國國家獨立和民族權益受損;滿清政府日益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民族危機愈加嚴重。

經濟上:中國自然經濟逐步解體,逐步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列強侵華由商品輸出為主轉為資本輸出為主;西方在中國確立的租界製度,控製中國海關,壟斷了對外貿易。

思想上:西方的傳教活動,為西方對中國文化的征服提供有利的途徑。

②積極影響

政治上:打開了封閉已久的國門,使中國人得以開眼看世界;在製度建立和現代觀念確立上給國人更多的啟示。

經濟上:洋務運動興起,洋務企業出現,中國近代化起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並逐步發展。

思想上:西方列強的入侵使中國人產生憂患意識,刺激了中國人的民族和國家觀念。

科技文化上:西方列強的入侵促進中國科技和文化事業的發展;交通工具進步;近代報刊電影出現

社會生活上:中國人衣食住行發生變化,一些陳舊習俗得以破除

四.反侵略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教訓是什麼?(參考教材第41~44頁)

◎根本原因

①(更根本的原因)社會製度的腐敗

②經濟技術的落後

◎教訓

①隻有發動人民群眾,才能贏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經濟技術落後是中國反侵略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但並不意味著經濟基礎落後的中國就不應當進行反侵略戰爭或者一定打敗仗戰爭的決定因素是人,不是物。

②閉關鎖國導致落後,隻有了解世界大勢,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落後就要挨打,隻有提高綜合國力,才能自立於世界

③隻有把反帝和反封建統一起來,才能完成反侵略任務

五.簡述民族意識的覺醒?(參考教材第44~46頁)

◎“師夷長技以製夷”的主張和早期的維新思想

◎救亡圖存和振興中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