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中,各位大大晚點在看吧,見諒!)
手機行業技術更新換代非常快,從 2G 到 5G 通信技術的升級,從指紋識別到麵部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以及屏幕技術、攝像頭技術等不斷進步,每一次技術變革都為新品牌提供了進入市場的機會。
新品牌可以通過在新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快速獲得市場份額。
比如種花家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先從價格戰站穩腳跟,然後就是推出劃時代的電容屏技術才確定了行業內的地位。
然後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後推出國內第1台智能手機,此舉一舉奠定了追趕超越諾基亞的格局。
在一個消費者對手機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不僅關注性能和配置,還注重外觀設計、拍照效果、續航能力等方麵。
這使得手機市場可以容納更多的品牌,不同品牌可以通過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來獲得市場份額。
而電腦行業市場就不一樣了,品牌影響力遠比手機的品牌影響力強的多。
長期以來,某想、惠普、戴爾等電腦品牌基本上霸占了整個市場,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品牌影響力。
在購買電腦時,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知名品牌,因為這些品牌的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更有保障。
這種品牌認知度的積累需要長時間的市場培育和投入,新品牌很難在短時間內打破這種格局。
而且電腦行業經過多年的競爭和洗牌,占據市場份額的這幾大廠商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廣泛的銷售渠道和客戶群體。
它們通過大規模的生產和采購,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隨著陳長流給曹文龍分析,他剛剛的一知半解終於慢慢的明白了。
“其實我本不用向你解釋什麼,但是我們是盟友,所以我們才說這麼多。
我們種花家之所以進入筆記本電腦賽道,那是因為這是一種完善產品生態鏈的一種。
這麼說吧,我以前曾經說過的萬物互聯,而要實現萬物互聯那麼筆記本電腦是我們必須要進入的賽道。
到時候我們的電子產品就可以實現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環等互聯..........
你也不用顧慮我們這種萬物互聯會不會讓買了我們手機的人隻買我們的筆記本電腦?
不用去擔心這些,因為國內市場夠大。
而且你要記住,某想的產品不僅是要深耕國內市場,國外市場對你們的影響更大。
我記得某想從2005年開始,國內市場的營收雖然在增加,但在整個集團公司營收占比就直線下降,到去年國內市場營收占比已經不到30%。
這才是你以後掌控某想電腦之後所需要考慮的.........”
曹文龍走了,但陳長流對於某想的思緒仍然在繼續。
某想後世遭遇重大危機,在國內被罵的狗血淋頭,但在電腦市場上的占有率仍然沒有下降,這就是長達20年的國內第一品牌所帶來的效應。
但是回想起來卻有點悲哀,因為這個時候的某想管理層已經早就公開表示不叫東方大國某想東方大國某想,而是某想東方大國,連總部也都搬到了國外。
PS:錯字先更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