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1 / 2)

(13)

紀載舟回到鎮上,先把辦學的事情安排妥當。班子會上,紀載舟安排成立了“恢複重建疊鎮中學委員會”,紀載舟任主任,盧貴權、黃顯達、王海紅任副主任。下設辦公室,王海紅任辦公室主任。大家都沒有意見。當紀載舟宣布,王海紅任建設疊鎮中學的總指揮時,王海紅說啥也不幹,她說,叫我跑死都行,這指揮長應當是紀書記或者盧鎮長的。紀載舟說,咱們辦事,不要圖虛名,我和盧鎮長比較忙,都不可能整天守在疊鎮中學重建的工地上,你王海紅則必須經常在工地上嚴把死守。我就不相信,封你當了個指揮長,你就不聽我們的了。大家都要學會獨擋一麵,這次我和盧鎮長去杭城,邵書記、黃書記不是幹的很好嗎?就這樣定了。其實,當領導的放權,不過是魔術師放飛刀,看似脫手,實際上仍然掌握在手中。王海紅當上指揮長後,立即披掛上陣,工作沒日沒夜地幹。到底是女人家,也不知是沒有長主心骨,還是從來沒有正經當過家,所以屁大的事情都要請示彙報,叫人不勝其煩。比如與建築商們談判,你必須連原則、方法、底線等等,都得給她麵授機宜,否則,就不知如何辦才好。很快,通過招標方式,兩座大樓的承包人選由王海紅提出來,交到紀載舟這裏定奪。紀載舟權衡利弊後拍了板,定的一個是縣城的建築公司,一個是鎮建築公司。

學校的校址在路絲礁村的地界上,是郝仁國在任時確定的。據說征用這塊地皮,郝書記費了不少周折,使出了十二分的氣力。新校址依山麵河,應當說是一塊風水寶地。人們傳說,有一個朝霞滿天的早晨,路絲礁村一個老人,忽然看見了一群穿紅衣服的孩兒在這裏嬉鬧,正想細看,一眨眼又不見了。這事情傳得神奇,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就比較容易,可就在具體操作時,路絲礁村一些群眾出來鬧事,說本來山區的老百姓就欠缺土地,街上就更加缺地,村裏為全鎮人民做出犧牲,總得加倍補償。當時郝書記反複對他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不得已才答應由路絲礁村的建築隊承建學校作為補償。其實,這正是路絲礁建築隊耍的把戲。紀載舟考慮到,如果讓建築隊承包建設大樓,至少路絲礁村那些不會做小生意的群眾可以出點力,掙幾個辛苦錢。一開始決定恢複重建疊鎮中學時,這股風就吹進了紀載舟的耳朵內。紀載舟讓盧貴權鎮長仔細考察了路絲礁建築公司,發現建築質量還算行,於是紀載舟考慮,兩座大樓,分出一個給路絲礁,也算是給前任領導的決策一個肯定。同時,巧合的是,分給兩個建築公司承建,又能夠“安”全地展開競賽,黨委、政府可以對兩個建築公司分而治之。實踐證明,這個安排非常正確。首先是在沒有定下承包人之前,引入了競爭機製。當時,兩家建築公司都想獨吞這塊瘦肉,互相壓價,最後以每平方米485元定價。當然,作為集資辦學,鎮裏有關部門也要做出相應的犧牲,工商稅務、村建土地一切收費統統免掉。就這樣統算,這也是當時到哪裏也找不來的最低價。後來,兩家分而食之,都有些後悔。路絲礁人說,還是紀書記的手段高明啊!

重建疊鎮中學之事有好事者寫一篇長達數十頁的負麵報道寄到D市教育局、D市日報、晚報。那天為了擺平這篇有關重建疊鎮中學的負麵報道,由縣委宣傳部呂部長親自出麵,在玉瓊縣最大的酒店國際大酒店宴請《D市日報》、《D市晚報》的兩名記者。當時紀載舟、鍾若蘭還有宣傳部的其他幾個同事都在座。由於酒桌上隻有鍾若蘭一個女人,再加上鍾若蘭長得漂亮,自然引得兩個記者眼睛不住地往鍾若蘭身上瞟。久經沙場的呂部長當然能夠看出其中的端倪,暗示鍾若蘭給兩個記者敬酒。鍾若蘭立刻領會了呂部長的意圖,她也真是不負重望,不但話說得十分到位,就連酒也喝得十分爽快,居然一連幹了兩杯白酒都麵不改色,看得旁邊的呂部長一個勁兒地點頭。兩個記者哪禁得住這樣的攻勢,在鍾若蘭的不斷勸說下,盡管已經喝得語無倫次了,還強打精神要和鍾若蘭碰杯。鍾若蘭當然不會拂了他們的麵子,麵含微笑地應承著,幾個回合下來,終於將兩個記者全部撂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