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點,這就是希特勒別有用心地利用。在一個時期內,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種唯有共產國際和蘇聯才是德國敵人的假象,英法統治者相信了這一點。
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利用英法美的“不幹涉政策”和“禍水東移”的陰謀,展開了“聲東擊西”的策略。他一方麵揚言“不管怎樣,要繼續向東方突進,俄國必須從歐洲國家的名單中劃掉”;另一方麵卻暗中決定,德國還“必須對付兩個可恨的敵人——英國和法國”,“在數年之內將首先對付西方,然後再對付東方。”希特勒的“聲東”是為“擊西”作掩護的,是用反蘇反共的叫囂來麻痹英法美,以便乘西方缺乏準備時,打它個措手不及。其實,德國的主要注意力首先放在西歐。它隻有占領西歐,依靠西歐的經濟實力、資源和有利的戰略地位,才能為將來稱霸世界打下基礎。它要向海外擴張,首先必須霸占歐洲;它要向東侵占農業地區,首先必須占領資本主義心髒地帶。由此可見,希特勒沒有把侵略矛頭指向英法隻是暫時的。
而此時,英法也企圖使禍水東移。長期以來,張伯倫搞綏靖政策就是懷著這種禍心。英法政府害怕法西斯侵略危及自己的利益,總想把它從身邊引開,鼓勵法西斯德國把侵略矛頭指向東方,去攻打蘇聯,讓蘇德互相廝殺,而它們自己“坐山觀虎鬥”。這樣,既可以保住西方國家的安全,又可以等到蘇德兩敗俱傷時由它們出來收拾殘局。為此,張伯倫政府不惜犧牲西班牙共和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把這些國家作為換取希特勒東進的禮物。這種心理正被希特勒所利用,從而導致綏靖政策愈演愈烈。
由此可見,正是由於以上幾個方麵因素,促使以英法為首的西方國家推行綏靖政策,企圖以犧牲他國利益,保住其霸權地位。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情非得已”,但最終的結果是縱容了侵略,加速了大戰的爆發。執行綏靖政策的英法等國,也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曆史的經驗說明,製止戰爭、保衛和平,既不能靠乞求、屈服,更不能抱有犧牲他人、保全自己的禍心。唯一正確的政策是聯合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民族,對侵略行徑作堅決的鬥爭,才能陷敵於四麵楚歌,粉碎其侵略擴張計劃。
向法西斯媾和的丘吉爾
溫斯頓·丘吉爾(Churchil),是英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麵對法西斯德國對倫敦連續十個月的狂轟濫炸,他以不屈的精神率領著英國人民進行了最頑強的抵抗,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他本人正直、勇敢、堅強的個人魅力也為世界各國人民所敬仰。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反法西斯英雄在“二戰”期間竟然與納粹頭目墨索裏尼有過“不正當”的媾和交易。
根據前意大利反法西斯遊擊隊員路易·吉卡裏西米透露,1945年9月的一天,丘吉爾在意大利科莫河上以作畫為名,取回了他在德軍入侵英倫三島威脅最嚴重的時候,身穿戎裝,口叼雪茄及麵帶微笑的丘吉爾給了英國人民莫大的鼓舞。
“二戰”中寫給墨索裏尼的信件。在這些秘密信函中,丘吉爾試圖答應墨索裏尼戰後將地中海的一些島嶼劃歸意大利,以此作為籌碼,希望意大利不要卷入二戰,不要加入德國同盟。
據卡裏西米稱,他是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這份信件的複印件的。作為反法西斯遊擊隊成員的吉卡裏西米在科莫工作的時候,曾經配合過一名來自意大利共產黨總部的女官員,強行打開了科莫意大利共產黨支部負責人戈雷裏的辦公室。而這位負責人曾經抓到過墨索裏尼。在那裏,卡裏西米發現了他藏有從墨索裏尼處得來的黃金、現金和一些文件。吉卡裏西米感覺事情重大,便偷偷將一份裝在紅色小信封裏的文件偷偷放進了自己的褲兜。這份“偷出的文件”就是丘吉爾與墨索裏尼來往信件的複印件。
在這封信中,丘吉爾試圖和意大利方麵達成妥協,讓意大利拋棄自己仍在兩線苦戰的德國軸心國盟友,單獨和西方媾和。丘吉爾信中內容,完全違背了他和美國總統羅斯福1943年在北非卡薩布蘭卡會議上達成的共識。當時,美英兩國首腦強調:所有軸心集團國家都必須無條件投降。如果文件屬實,勢必會對丘吉爾首相的形象造成莫大的影響。
但是,這些隻是複印件,原件究竟在哪裏呢?有人說,在墨索裏尼的死亡真相中很可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