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你的老板,他已經功成名就,你也許不容易體察出他的野心,但你能看到,他們首先往往是“不滿足——洞察力——精力”的結合體。如果一個人對自己不滿足,那麼必然會成為一個追求卓越的人,這種人就有可能成功。那些隨遇而安,容易滿足的人,是不可能用更高的標準來激勵自己的。
不滿足是表示你需要較好的東西。你要注意這種標記,因為它可以催促你向著好的方麵進行。當你在通向老板的道路上行進時,可能很快取得一些成績,你的生活比以前改善了非常多的地方,你可能會覺得相當滿足了。但是不要忘記了當初遠大的目標,如果你這個時候一味享受這種滿足的感覺,那麼你也隻是一個“半途而廢者”,不是一個真正的成功者。
不滿足意味著有野心。野心是成功的最大動力。
有野心方能成大事
法國有一位年輕人很窮,很苦。後來,他以推銷裝飾和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迅速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成為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不幸,他因患上前列腺癌,1998年去世。他去世後,法國的一份報紙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在這份遺囑裏,這位富翁說:我曾經是一位窮人,在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把自己成為富人的秘訣留下,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成為富人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祝賀。我留在銀行私人保險箱內的100萬法郎,將作為他睿智地揭開貧窮之謎的獎金,這也是我在天堂給予他的歡呼與掌聲。
遺囑刊出之後,有18461個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這些答案,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絕大部分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當然是金錢了,有了錢就不會再是窮人了。另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最缺少的是機會,窮人之窮是窮在背時上麵。又有一部分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一無所長所以才窮,有一技之長才能迅速致富。還有的人說,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是漂亮,是名牌衣服,是總統的職位等等。
在這位富翁逝世周年紀念日,他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銀行內的私人保險箱,公開了他致富的秘訣,他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在所有答案中,有一位年僅九歲的女孩猜對了。為什麼這位9歲的女孩能想到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她在接受100萬法郎的頒獎之日,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說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於是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謎底揭開之後,震動法國,並波及英美。一些新貴、富翁在就此話題談論時,均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恒的“治窮”特效藥,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窮人之所以窮,大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弱點,也就是缺乏致富的野心。
不能否認,對大多數成功的老板而言,致富的願望是非常強烈的,同時也以財富為自己成功的標誌。對於打算從員工到老板的你,尤其應該有這樣的想法。如何實現自己的財富之夢呢?
也許戴爾的故事會對你有啟發。達克爾?戴爾出生在美國休斯敦一個比較殷實的家庭,父母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名醫生,但戴爾天生對醫學就沒有一點興趣,而商業卻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著他。12歲時,他通過郵購目錄銷售郵票,賺了2000美元。高中時,他從各種渠道尋找最可能的潛在客戶,向他們推銷《休斯敦郵報》,使平淡無奇的賣報工作成了賺錢的好差事。他利用自己努力賺來的錢買了一部寶馬車。看著這個用自己掙來的現金購買車子的少年,車行老板不禁目瞪口呆。
順從父母的意願,1983年戴爾高中畢業後,進了奧斯汀的得克薩斯大學學習生物。但他仍醉心於計算機。當時,他感到市場對個人電腦的大量需求並未得到充分滿足。而零售商店的個人電腦售價過高,且銷售售貨員對電腦不是一竅不通,就是一知半解。針對這種狀況,戴爾想出了一條賺錢的好路子:通過電話訂購向客戶直接出售按客戶要求組裝的電腦。於是,戴爾說服一些零售商將剩餘的電腦配件存貨以成本價賣給他。接著,戴爾在電腦雜誌上刊登廣告,以低於零售價15%的價格出售個人電腦。此後,訂單如潮。戴爾在他的大學宿舍裏組裝電腦。
1984年春,戴爾離開校園,用自己的積蓄辦了一家電腦公司。第一年,公司銷售收益600萬美元,此後,他的公司一直是全美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邁克爾?戴爾也成了家喻戶曉的“神奇小子”。1993年,戴爾公司的銷售額突破20億美元,公司股票成了華爾街投資者最搶手的高科技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