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得知了這個天大的好消息,整個臨安城都備受鼓舞,宋高宗馬上親筆寫下了表奏的文書,快馬發到了前線。這份文書當中包括許多讚賞之言,但是有用的話就僅僅隻有幾句。
為了表彰嶽飛作戰的功績,升任嶽飛為鄧唐節度使兼任樞密院副樞密使,同時還受封為武威大將軍,賞金1000兩。
至於嶽飛以下的將領的賞賜,全部由嶽飛自己來提名,隻要將提名呈報到臨安來,宋高宗無一不批準。
嶽飛對於自己功勳的事情是不在乎的,不過他卻十分在乎麾下眾位將領的功勳升遷問題。因此他在接到了宋高宗的表彰之後,當天晚上就擬定了一份提拔的名單,將這次唐州、鄧州有功的大將按照功績順序全部羅列了出來。
在嶽飛的眼裏,這次功勳最大的人自然是韓元清。
要不是韓元清利用反間計騙開了唐州的城門,以唐州的堅固最起碼要攻打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有進展。正是因為韓元清的計策,僅僅隻十天不到的時間,就拿下了唐州城。除此之外,韓元清戰前還為嶽家軍提供了十五萬石的糧草,戰時還利用擲彈兵、炮兵大顯神威。
韓元清本身作戰也甚是英勇,從來不曾在畏敵不前,但凡要求韓家軍出征,韓元清沒有任何搪塞推阻。
因此,首功不可爭辯的落在了韓元清頭上。
當嶽飛的請功書發到了臨安城後,在臨安城的光化軍節度使秦朗也在上朝時為韓元清美言了幾句。宋高宗很是高興,立刻批準了嶽飛的請功書,請功書上所有的將領都按照嶽飛意思進行封賞。
六月下旬,臨安城來了一大批特使抵達了唐州、鄧州,宣讀了聖旨,提拔了一大批將領,賞賜了一大批金銀。
韓元清由原來的光化軍製置使,改為唐州鎮守使,並且兼任光化軍布政使。
唐州是一個州級行政單位,光化軍僅僅是一個縣級行政單位,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韓元清這可是連跳了兩級的升任。並且他在擔任唐州鎮守使的同時,照樣還能管理光化軍的民政事務,多好的事情呀!
--
李成棲霞山的失敗,標誌著齊軍失去最後的作戰壁壘。自從棲霞山戰役結束之後,嶽飛與韓元清是兵分兩路開始掃蕩齊國境內。嶽飛一路向東北方向挺進,直逼齊國首都大名府。韓元清則承擔了三個任務,一是負責嶽飛前線的糧草供應,二則是安撫已經收複的地區裏的百姓,並且隨時防止齊軍流寇在後方騷擾,第三就是率領本部人馬向西北進攻。
雖然看上去,韓元清的任務繁多,而嶽飛的任務僅僅是攻取齊國首都而已。
可是隻要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嶽飛實際上是將最危險的任務留給自己了。盡管李成在棲霞山敗北,但是齊國還是有幾十萬的部隊,如今齊國國主劉豫是一個無能的人,自然沒有那麼突出的作戰能力,眼下知道嶽飛向大名府來了,理所當然會把所有大軍都放在阻擋嶽飛身上。
至於韓元清,齊國西北與陝西相接,陝西兩年前就已經是金國的占領區了。因此齊國不可能在陝西邊境設下防禦,所以西北方麵本來就沒有多少齊軍據點。除此之外,諸如安撫民眾、嚴防流寇的工作,甚至還能為韓元清自己贏得口碑。真正算得上任務的,就隻有供應浪草了。
三個月後,嶽家軍與韓家軍攻克了齊國境內十九座城池,幾乎收複了六個州府。
韓元清將治所從唐州遷移到了金州,此時他的韓家軍已經從一萬六千人擴張到了兩萬五千人。這個數字或許增長的比較快,可是攻城略地之後,總是會有很多的俘虜降兵,這些人的安置最好的辦法就是改編為己用。
相對於嶽家軍來說,韓元清的兵力根本不算多了。經過這半年的征戰,嶽家軍由原來的七萬人一下子擴增到了十萬人。
嶽飛在他占領的城池裏麵都會留下一部分兵力來防守和維護治安,因此他擴張兵力是有必要的。
韓元清重新擬定了自己韓家軍的編製,將一個營1000兵力增加到了一個營2000兵力,不過就這樣看來,他手下兩萬五千人也必須由十三個將領來統製。除了原本的高寵、畢進、李允、王雲、林忠、葉夢洲、孟宏遠、黃得功、魏直等人之外,光化軍陸軍軍官學堂又輸送了一批第三期畢業的學員到前線。
如今韓元清管理的區域漸漸大了起來。
以前隻是一個小小縣城光化軍,到後來又多了一個唐州,可是如今他又收複了齊國西北方向的金州地區。雖然僅僅是兩個州,可是每個州下麵都有七、八個縣城,相當於現在要治理十幾個光化軍。
為此,他不得不提拔了一批文職官員,這些官員當然大部分都是以前齊國的地方官。雖然這些人是漢奸走狗,可是為了能保障社會的穩定秩序,還是得借助他們的力量來協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