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心態 學會正確駕馭金錢(1 / 2)

關鍵詞◎金錢態度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父母的希望,對待金錢,除了要端正態度,做到不貪婪、不浪費外,還需要學會正確地駕馭金錢。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很多孩子拿著父母辛苦賺來的錢大肆揮霍。其實這並不僅僅是孩子的錯,父母更應反思一下,是我們作父母的在給予孩子錢之前沒有教會孩子怎樣花錢,沒有培養孩子獨立管理金錢和使用金錢的正確方法。

在中國的所有傳統節日中,春節應該是令孩子最高興的一個節日,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可以從長輩那裏得到數目不菲的壓歲錢。而這些錢他們可以用來隨意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過完春節不久,一家名牌體育商品專賣店裏,帶著孩子前來選購高檔運動鞋的父母絡繹不絕,就連平時成年人也很少問津的"千元鞋",隻要孩子喜歡,父母們也會毫不手軟。一位剛花了近千元錢給兒子買籃球鞋的女士說:"一雙運動鞋的價錢相當於我半個月的工資了。本打算用這筆壓歲錢為孩子交學費和買書的,可孩子吵著要名牌運動鞋,我隻好給他買了。"如今的孩子在穿著上很講麵子,有的孩子非"阿迪達斯""耐克"等名牌不穿,說穿便宜的會被同學恥笑。手機、電腦、電子辭典、MP3等時尚電子產品,也成了節後學生自掏腰包購買的主流產品。在手機銷售市場,學生消費者也是一撥接一撥。大學生小張拿著剛花了4000餘元錢買的一部品牌手機欣喜萬分。他說,許多同學已經在用這款型號的手機了,他早就羨慕不已,過春節得了近萬元的壓歲錢,所以迫不及待地買了這款手機。

而許多大大小小的網吧內,放眼望去,其中很多光顧者都是看上去年齡不大的中學生,甚至還有小學生。他們一個個聚精會神,眼睛盯著屏幕一眨不眨地玩著網絡遊戲或是跟人聊天。小輝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是網吧的常客,遇到假日時還會在這裏玩通宵,並跟同學串通好,告訴父母說是住在同學家裏。因為小輝的父親是獨子,所以過年的時候,小輝這根"獨苗"能從長輩們那裏收到不少壓歲錢,這些錢父母也不會要他的,都由他自己來支配。父母平時還會給不少的零花錢,小輝就用這些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或是用來玩,上網吧就是其中的一項大開銷。

孩子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消費群體,其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可能影響其一生的消費行為。因此,作為父母,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讓孩子學會正確駕馭金錢是非常重要的。

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學會駕馭金錢,決不是培養"小財迷""吝嗇鬼",而是要培養具備駕馭金錢經驗和能力的優秀未來經濟人才。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消費觀,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應當讓孩子認識到壓歲錢雖然是他自己的,但不能用來隨意揮霍,應正確花費。父母還要教孩子正確使用自己的錢財,如讓孩子自己做一個計劃,然後幫其修改不合理的地方。讓孩子從小學會理財,養成節約的習慣,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教孩子正確理財

父母是培養孩子理財能力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的理財能力可以為今後的獨立理財和開拓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重視孩子理財觀念和價值觀的培養,使孩子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有自尊心、有責任感的人。

在西方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美國教育專家提出了孩子應具備的理財能力。

3歲:能夠辨認不同的硬幣和紙幣,知道它們的價值。

4歲:認識到無法把商品買光,不能見什麼買什麼,因此必須作出選擇。

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6歲:能夠找數目不大的錢,能夠數大量硬幣。

7歲:學會看簡單的價格標簽。

8歲:知道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儲蓄賬戶裏。

9歲:能夠自己安排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

10歲:懂得每周節約一點錢,以便大筆開銷時使用。

11歲: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事實。

12歲:懂得正確使用一般銀行業務中的常用術語。

13歲至高中畢業:嚐試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

看到美國學校的理財教育目標,再聯想到我國最近的一項調查結果--九成以上的孩子存在亂消費、高消費、理財能力差的問題,父母們會有什麼樣的感觸呢?

2002年,《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提出的"財商"概念吸引了許多中國家長和孩子的眼球,以至於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富爸爸",就要被同學嘲笑為"286(落伍於時代)"了。羅伯特本人從小接受了富爸爸的理財教育,充分開發了財商,並因此成為一個富有的人。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羅伯特大談培養理財能力的重要性,這本書的成功也讓他再次證明了自己的理財能力。

父母,是培養孩子理財能力最重要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