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自信心
自信心是孩子成才與成功的前提條件,很難想象一個缺乏自信的人能夠真正做成什麼事情。一個缺乏自信、充滿自卑的孩子,即使腦子很聰明,反應很靈敏,但隻要在學習中稍遇困難和挫折就會停止前進,那就無法到達成功的彼岸。
自信是支撐人生的精神支柱,也是一種信念。所以,有人說,有什麼樣的信念,就能產生什麼樣的行為。譬如,下麵故事中的主人公王海翔就是這樣一個真正充滿自信的人。
2000年,4000名少年精英報考了清華大學國際MBA。最終62人入選,其中就有北京四中的高材生王海翔。
王海翔就是一個很自信、不自卑,有自己的信念,善於"抓住機會"的人。
清華大學MBA分普通班和國際班,考入國際班的學生英語水準很高,英文聽、說、讀、寫成績都在80分以上。與他們不同的是,王海翔沒有在外語環境中工作過,口語也不如別人好。所以,他一開始就麵臨很大壓力。
細心的媽媽看在眼裏,勸他說:"要不行,咱們就回到普通班吧!"王海翔的媽媽是個心態平和的人,她很欣賞自己的兒子,也從不給兒子增加壓力。她對兒子說:"你已經是大學本科生了,又考上了清華大學的MBA。隻要那個位置適合你就好,上普通班、國際班都是研究生,不必太勉強自己。"王海翔卻不同意調班,他說:"我相信自己的能力,隻要下功夫,就不會有問題。"之後,王海翔用數倍於別人的努力去學習。第一個學期下來,畢業考試就獲得優秀,在清華大學MBA國際班裏拿到中華獎學金。
小時候,當王海翔"爬坡"時,媽媽從不給他任何壓力,而是在一旁讚賞兒子已經走過的路程,幫他"數腳印"。媽媽的這種"欲擒故縱"的做法,大大地激發了王海翔繼續向上攀登的願望:"人家行,我為什麼就不行?讓我試試吧!"那些整天"逼"孩子學習的父母,那些對孩子"推著、壓著、吵著、罵著"的父母,恰恰缺少對孩子的信心。
有自信心、有信念的人並不是沒有壓力,也不是盲目地自以為是,而是麵對壓力能"知己知彼"。剛剛進入清華大學,學校裏開展了一係列拓展訓練,其中一項是站在一個9米高的木板上,從一塊木板跨到另一塊木板。王海翔起初很害怕,他問教練:"兩個板之間的距離有多遠?"教練說,大概是1.4~1.5米吧!王海翔偷著跑到旁邊,在平地試了一下,發現自己使勁跨出去,能跨出1.67米。他心想:到上麵有什麼好怕的?不過那麼點距離。就這樣,他完成了"知彼"。他又想:上去就當在平地,最差掉下來也有防護設施。於是,他又完成了"知己"。最後,他一次成功。
經過這件事後,王海翔大受啟發。他懂得了自信、信念來自心中有數,隻要做到"知己知彼",就有成功的把握。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他認真分析了自己的劣勢:英語用得少,那麼現在就開始用,加大閱讀量,在課堂上完全用英語對話。接下來,分析優勢:自己原本學經濟,對其他同學來說,經濟是新的學科,而對自己來說是學第二遍。
就這樣,自信和對信念的堅持使王海翔在學業上取得了成功。畢業後,他分到一家國際基金會,工作出類拔萃,還獲得全係統演講比賽第一名。他到中國教育電視台"知心家庭"電視欄目當了一次嘉賓,就被導演看中。不久,他成了這個節目的業餘主持人。
由此可見,自信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信心並非來自於贏取勝利或獎杯,而是來自於克服問題的過程。不論成功或失敗,孩子都希望能獲得父母的愛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