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竹村,一個孟夏清早,天還未亮,兩隻公雞像是比試聲音高低,各自站在一個石堆上你來我往地發出“咕咕咕……咯咯咯……”的聲音,旁邊圍著十多隻母雞,嘴裏嘰嘰喳喳地,腳爪刨著那已經刨了無數次的泥土灰。風竹村頭有一顆大槐樹,據村人說,大槐樹已有上百年的曆史了,是村裏的風水書。綠綠蔭蔭地,像是撐起了的一把巨傘。槐樹搖曳著葉子,根枝繁茂,這既是村裏麵小孩子的遊樂場,也是村裏人納涼的場所,算得上是風竹村的一大風景了。
突然,一絲絲讀書聲從大槐樹上麵傳了下來:……《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漫天皆白,雪裏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此行何處?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
“好,說得好。世祥啊,大早上起來就讀毛主席的文章,小夥子不錯,思想覺悟高啊。”一個人不知是從什麼時候就站在了樹底下,對樹上的人說道。
“哦,是村長啊,村長太抬舉晚輩了,還是您老思想覺悟高,日複一日地為全村起早貪黑,我還要向村長多多學習呢。”樹上那人一下子就反應了過來,合上書慢慢下了樹去,對剛才那位回應道。
原來在樹上的讀書人是來自海江市的一個下鄉知青林世祥,他到新民市風竹鎮風竹鎮也已經快五年時間了,而安排給他住的地方則是在離村口不遠的一個軍屬家庭老楊家。老楊叫楊順理,村裏都習慣叫他“老楊”,而林世祥則叫他“爺爺”。他原本有兩個兒子的,結果兩個兒子都在抗日戰爭中為國犧牲了,而他老伴也就在前年突發疾病去世了。幸虧五年前來了這位林世祥,有人陪伴,生活上也適當照顧,不然老來寂寞,就真的是個孤零零的老人了。而那樹下的人,則是村裏的帶頭人,村長李文明。李文明是一個小學文憑,曾經參加過解放軍,國共兩黨戰爭後也就回鄉裏做了鄉裏的村長。
“嗬嗬嗬嗬……小夥子是城裏人來的人,說話就是與我們這農村人不一樣啊,都拐著彎變相地把我自己拉進來了,哈哈哈,都下鄉幾年了,還保持著當初的勁頭,值得表揚啊,你也給我們村樹立了榜樣啊,不錯”李文明微笑道。
“哪裏哪裏,村長,毛主席不是說過,‘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大有作為的。’我想我來農村曆練,一定要奉獻自己,使自己有一番作為。”林世祥言辭肯定地說道。
“嗯,你有這種心就是很好的,年輕人就要好好勞動和學習,毛主席當年也說‘農業關係國計民生極大,不抓糧食很危險。不抓糧食,總有一天要天下大亂。’所以,農村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你們城裏人沒有吃過農村的苦,不知道農村人根植於農村而靠天吃飯的外在環境。你一定要踐行好毛主席所教導的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精神,把毛主席所教導的東西深入到我們農村建設事業上麵來呀。”李文明笑嗬嗬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