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最好的時光一直在路上
盧鬆 科學小鬥士
年齡:22歲
籍貫:廣西河池
星座:處女座
微博:@榴蓮忘返Terr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班長”專業戶
中非交流誌願者
名言:隻要路是對的,就不怕路遠。
從未想過自己會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出書。此時的我正在讀大三,還未進入社會工作,也並未取得特別耀眼的成就,隻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特別的人和事,以及自己從中獲得的感悟。希望比我年輕的讀者們閱讀之後都能有所收獲,借鑒其中值得借鑒之處並且吸取我的教訓,少走彎路。
回首自己悲喜交加的成長之路,路途上載滿著歡笑和淚水,雖然曾經迷茫過也走過些許彎路,但我始終很努力地生活著。也許是因為身體裏蘊藏的一顆熾熱的不甘平淡之心,我一直都不希望自己的生活過於平淡,到年老的時候後悔自己這輩子沒有好好地活過。我一直都堅信,隻要你永不停歇地努力,明
天和未來一定會比今天更美好,最好的時光會一直在路上而不會凝固在過去的某一時刻,停留在你對過去的無限眷戀和歎息之中。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應該好好努力,而是隻有你努力奮鬥了你才會有最好的時光!
■ 小時候的我 ■
小時候我一直很聽話,是個好孩子,上天和過去的時光可以證明,當然,現在我依然是個好孩子。我的父母都在教育部門工作,對我的教育一直抓得挺嚴。幼兒園最悲慘的記憶是有一個學期自己因為頑皮沒有獲得“三好小朋友”,爸爸一個晚上都沒有跟我說話,任憑幼小的我如何搖晃他的大腿,他卻始終板著臉看電視,最後睡覺前跟我說了什麼我忘了,反正就是以後一定要拿到“三好小朋友”之類的話。之後自己的頑皮的確是收斂了很多。現在回想起來,自己的不甘平淡之心難道是從幼兒園時爸爸不允許我當一個“普通小朋友”開始萌芽的?
小學時期挺輕鬆的,五年級之前我總是第一名,五、六年級時有些小科學家範兒的戴眼鏡的女生很厲害,不過我也沒掉出年級前三名。小的時候一直名列前茅讓我的性格變得自信和樂觀,長大後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總能去麵對。我始終相信,隻要去嚐試去堅持我就能獲得想要的結果,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自己跟自己說不可能。
小時候父母為我報了很多課外興趣班,如國畫電子琴毛筆字籃球等等。上大學後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每天的日程都要排得滿滿的,我想可能跟小時候父母對我的生活安排有關係。但我真的想說,有些東西沒興趣就是沒興趣,上再多的課也沒興趣。
各種興趣班我都學了挺久的,最短的籃球班也堅持了兩個月;雖然學了一年毛筆字,但是我到現在硬筆字還寫得不好;電子琴考過七級之後我跟父母說我再也不想學了,因為我每天上課帶著耳機練琴的時候心裏都一直想著回家後打遊戲該怎麼練級。
三、四年級的兩個暑假,爸爸把我送到一個武術寄宿學校學武術。小小年紀第一次離開家獨自生活對我來說是巨大的考驗。最初的一段時間裏,每天打電話給父母我都會忍不住哭,而他們兩周才會來看我一次。
第一次要自己麵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比如在衛生間洗衣服的時候被身高是我兩倍的學生搶走肥皂之後要怎麼辦,生病了自己買藥吃藥之類的。所幸小時候我的性格不是很差,長得還比較萌,武校裏很多師兄師姐都罩著我,所以除了想家想父母,生活中並沒有什麼讓我難過的事。
還是很感謝這段經曆的,它讓我學會了獨立和堅強。後來五年級的時候看到市裏一個羽毛球學校招生,我還主動拉著朋友陪我一起報了名暑假離家學羽毛球去了。很多事情都是最初的時候艱難,隻要你嚐試走出了第一步,之後你便會慢慢適應甚至如魚得水。
小的時候我表現欲很強,經常參加一些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活動,也不會怯場。上了初中,興許是開始在意外界對自己的看法,興許是自己不太自信,興許是對結果太看重,我有一定程度的怯場。
■ 克服怯場 ■
真正想過要克服它是在剛上高中的時候。剛進高中的第一天,班主任讓所有同學輪流做自我介紹,我便開始留心觀察大家。有的人很緊張,還沒站穩便開始說話,有的人最後一句話還沒說完就已經坐到凳子上了,有的人則表現得淡定自若。我當時表現得一般,可是我卻有些羨慕那些能夠站起來口若懸河的人,心想為什麼他們可以我卻不可以。
那時班裏有個女生,平時都挺正常的,可是一上台就特別緊張,聲音很小。上大學後認識一個學姐,形象不錯為人處世挺精明的,可是有一天她被老師點名站起來向大家介紹學習方法的時候,她的表現和平時判若兩人,身體不自然說話卡殼不斷,還會暴露出平時聊天時完全聽不出的鄉音。
而我有一個發小,私底下挺內向的,可是一上台卻能淡定自若,很好地展示自己。小學的時候我就問過他是怎麼做到的,他說他每次上台都把台下的人想象成一群小豬,然後就不害怕了。我嚐試過一次,但不怎麼有效,看來這種方法不具備普適性。
後來我思考過怯場的原因,我覺得首先是自信心的問題,一個人是否有自信決定了他在台上是否會感到緊張。其次是是否進行了充足的準備,同樣的內容,重複二十遍和重複兩遍,上台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第三我覺得這跟中國式的“去個性化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著槍打出頭鳥、活著要中庸之類的話,漸漸的大家便不太知道該怎麼展示自己的個性了。
我現在在北京國學中心做中國室友,每年都可以認識200多個美國留學生,我發現在美國留學生中就很少有人會怯場,他們之中內向人群的比例也比中國學生低很多。他們基本上都是開朗自信、獨具個性,其中最內向的在喝了酒之後都會變得善談(我可以保證他不是在發酒瘋)。
要想擺脫怯場得增強自己的自信心,並且要在展示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如果你不太自信,那麼你一定要做好準備,準備得再怎麼充分也不為過。當有了一兩次成功的經曆之後,你就會逐漸變得自信和淡定。我的方法就是正視這個問題,因為越逃避越改不了,想辦法多抓住機會鍛煉自己,第一次說不好第二次說好了就行,第二次說不好還有第三次、第四次……終有一天你也會淡定從容地站在台上,像自己曾經羨慕的人那樣。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有缺點卻不去努力改掉。
■ 離家出走的衝動 ■
回憶小時候,我突然想起來從小到大,我一直有一個很大很大的願望,那就是在我最討厭父母的時候離家出走一次,可惜,造化弄人,我一次都沒有成功過。
在這一方麵我的確不太有創造力,每次跟父母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都隻會萌生離家出走的想法,想象他們找不到自己時擔心著急的樣子,實在沒有比這更解氣的了。
幼稚園的時候太過稚嫩,完全沒有離家出走的概念。
小學的時候知道什麼是離家出走了,可是一想到街上那些被打斷腿行乞的小孩子,我就特別害怕,一直認為他們都是因為離家出走被壞蛋拐賣才會這樣的,一想到這裏我離家出走的想法就被嚇得煙消雲散了,在家被父母打罵也好過被人販子打罵而且還要在街上唱歌乞討。
中學的時候,我終於有了人生中唯一一次真正付諸行動的離家出走。那是初中一年級的寒假,我照例跟著爸爸回偏僻邊遠的老家過年。當時我和很多小孩子一樣喜歡玩火柴炮,而且偏偏還喜歡在屋內燃放,如今已經忘了當初這麼做的原因了,也許是因為懶,也許是因為屋外太冷了吧。
爸爸每次都跟我說在屋內放爆竹很危險有各種安全隱患,可是我左耳進右耳出。終於在一次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爸爸對我怒吼了起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責罵,那場景真的很可怕。我把手中的爆竹怒摔在地,奪門奔跑而出。那時候跑得極快,以至於後來參加各種重要的跑步測試的時候我都希望能跑出當初這麼快的速度,因為當時我一直以為爸爸在後邊追著我,被抓住的後果肯定是被拖進家裏一頓痛打,家裏還有堂姐堂弟一籮筐同齡人在呢,要麵子的我可不想當眾忍受如此羞辱。
跑著跑著我就跑到了一個不知道種著什麼作物的農田裏,興許是蘿卜或者紅薯一類的東西。確認爸爸沒有追來之後我便累趴在田地上。很多年之後,我在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裏又看到了類似的場景,蓋茨比精心編造的各種身份被女神黛茜的丈夫湯姆一一揭穿,蓋茨比對湯姆爆發了可怕的怒吼,嚇傻了在場的所有人。當時我一直在想,如果老爸去演這場戲,絕對比萊昂納多要給力很多!
在田間不知趴了多久,我肚子餓了,突然就好想回家。可是一回想這麼多年來受到的各種委屈,我便咬牙硬撐著,一直撐到夜幕降臨,村裏各家各戶亮起了一盞盞昏黃的燈,我才往家走。走到家門口的時候,我看見燈火通明,觥籌交錯,爸爸已經喝得臉頰微紅,好像完全忘了我的消失。爺爺看到我讓我快去吃飯,還責備我在外邊玩到忘記回家吃飯了。最後的結果是,家裏沒有一個人知道我那是離家出走了,後來回想我覺得興許我應該在田裏睡到第二天的。
高中的時候我再也不會傻到想要離家出走了,離家出走幾天的代價是回來的時候要多補好多張試卷。最後一次想要離家出走是高考之後的那個暑假,假期太長自己在家又總做一些父母無法理解的90後愛做的最容易引起父母挑剔指責的事情。
已經忘了當初吵架的原因,隻記得那一次是我準備最充分的一次。半夜裏我偷偷地在旅行箱裏塞滿了要穿的衣物,還把平時攢下的所有零花錢帶上了,計劃是去雲南玩上一周再回家,離家出走的最後一步便是跟幾個好朋友道別了,誰知道聽說我是要離家出走之後大家都不支持我,最後我居然還被說服了。故事的結局是我用離家出走的一部分費用在外邊狂吃了一頓然後回家繼續逆來順受了。有時候化悲痛為食欲也不失為一種自我慰藉的好方法。
如今回想起來,當初種種離家出走的想法和理由可愛又可笑,現在跟父母有爭執也不會想到要離家出走了。異地求學已經算是離家了,而且現在國內各地都有玩得好的大學同學,再加上長期做留學生工作認識的世界各國的留學生,不管出走到哪都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引起父母的各種擔憂了。解決矛盾最重要的是溝通,隻要當事人雙方都願意積極溝通,沒有解決不了的矛盾,親情如此,友情如此,愛情也如此。
跟大家分享一個寒暑假在家如何不引起父母嫌棄和責備的方法,作息盡量規律,不要一覺睡到中午,不吃早餐直接吃午餐。每天保證一定時間的學習量,每天保證一定時間的運動量。能做到這三項基本上你就可以過比較安逸的假期生活了,遠離父母的各種嘮叨。沒事拖拖地,吃完飯洗洗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初二下學期的時候因為父母工作調動的原因,我轉到了市裏一所重點中學讀書,因為之前成績還不錯,所以直接轉入了那個學校的重點班。去之前就聽很多人說過那裏學霸林立,再加上辦理插班手續的時候那個老師告訴我說這裏高手如雲,要想拔尖沒以前那麼容易,於是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努力一把。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學霸,初中的時候我也不喜歡跟學霸玩,但是不甘生活平淡的我想要試著跟學霸們比一比!剛轉入市裏讀書的第一個月自己學得比從前用心很多,每個科目的測驗都認真對待,因為我不知道別人的實力到底怎麼樣,而且自己當時很要麵子,擔心考得不好被人瞧不起,於是很用心地學,結果印證了天道酬勤這個道理,第一個月的月考我居然考了班裏第一,班主任開始對我刮目相看,說我是個對新環境適應能力很強的孩子。這個經曆一直在我心中留著較深的印象,很多時候你不逼自己一下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優秀。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尋找一種永不停息的動力,促使自己不停地努力。
初三準備中考的時候,爸爸為了讓我能順利考入市裏最好的高中做了一件“孟母三遷”的事,他在離我學校一牆之隔的一個居民區裏租了一間屋子,因為他覺得我之前每天中午和晚上回家都要浪費20多分鍾在路上,住得離學校近點可以省下這些時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