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的數學之旅
嚴堃 淡定課本哥
年齡:21歲
籍貫:福建安溪
星座:巨蟹座
微博:@嚴小堃
北京大學數學與經濟學雙修生
全國數學競賽福建省冠軍,保送北京大學
名言:前進是注定孤獨的旅行,
唯有求知的快樂可以帶來光明。
我這樣愛上數學
我的身邊有一群誌同道合的數學瘋子:國際金牌得主、省隊牛人、各地狀元,當然,也不乏十四五歲的小天才。大家興趣愛好各異,有的熱衷魔方,有的喜歡K歌,有的酷愛街舞,同時,我們也戀愛,也玩遊戲,也犯二……我們走進全國最頂尖的理科院係,並不是因為智商超群,而是因為對數學的摯愛,並且快樂而執著地與之同行。
■ 結緣:我與數學初相識 ■
“自我第一次見到你,我的心就像跌進了深深的湖水,推不開,躲不掉,心一直想往你身上靠……”這是《新笑傲江湖》中東方教主的經典台詞。然而我與數學的第一次邂逅卻略顯青澀,並不如這般美好。
“老師,我可以頂替A參加奧數班嗎?”
“為什麼啊?學奧數可是很辛苦的哦!”
“因為我喜歡數學!我……我……我會很努力的!”
其實,我與數學的淵源,更早可以追溯到二年級。當時學校開設了美術、音樂、籃球、作文、數學等各種興趣班,我陰差陽錯地進了奧數班。當時我的同桌小白是整個奧數班成績最好的,因為他母親是數學老師,所以他從幼兒園就開始接受正規的奧數訓練。我還清楚地記得小白在第一次課上說出“依次遞增”這個高深莫測的專業名詞時自己的那種羨慕之情。
三年級的時候母親“棒打鴛鴦”強行讓我選擇了英語興趣班。但是每次英語課我都坐到教室最後一排,聽隔壁教室的奧數老師上課,然後一放學就衝到隔壁教室的窗戶邊,貪婪地聽總習慣拖堂的奧數老師講最後一題。這樣一晃到了六年級,我到了一個“淘汰製”奧數班。這個班藏龍臥虎、高手雲集,競爭相當激烈。一群小學生每天晚上吃完晚飯就去上奧數,一直到九點多才回家做作業,周末更是全天戰鬥。有好幾個停電的晚上,大家不肯離開,竟然點起蠟燭等電來了繼續上課……再到後來,又開始通過考試來“裁員”,就這樣不斷地淘汰、淘汰……
我就在這種殘酷的競爭中堅持著,每天進步一點,每天進步一點,當某一次小白被淘汰出局的時候,我卻赫然名列全班第二。然而我想,這不僅僅是壓力的驅趕,更是因為我癡迷於此——之後跟小白聊天才知道他被淘汰後非常高興,因為他是在母親的壓力下才參加奧數班的,而他自己其實對數學痛恨萬分。很幸運,我的數學之旅,是自己在探索,而不是被別人壓迫著前行。
■ 錯步:求學之路多“歧途”■
我父親是縣城高中小有名氣的物理老師,也是高中物理競賽組的領隊。由於父親答應每天幫我輔導競賽物理,在初三的時候我又進了物理競賽班。
父親給了我最全的物理競賽教材,我也把小學的好強勁兒帶到了初三,一本一本地看,一遍一遍地刷,有不懂的題及時求助於父親,然後父親總是盡可能詳細地講給我聽,一直到我懂了為止。慢慢地,我習慣於不經思考就向父親求助,反正他總會那麼耐心而且講得麵麵俱到。在父親的關照下我安逸地度過了一年,等來了第一次物理競賽。結果自然是慘敗,同班同學拿了省獎,我卻連市獎都落空。其實現在想想也沒有什麼委屈的,那一年我完全沒有淘汰競爭的壓力,放棄了競賽的思維方式,淪為一個裝公式的大袋子,步入“無腦”歧途。
數學競賽在物理競賽之後半個多月進行。我痛定思痛,買了幾本數學競賽的教程和習題集,每天放學後都躲進屋子裏,沒人可以討論,也沒人可以請教,我就自己一道題、一道題地想通,吃透。幸運的是,在初中數學競賽的末班車上,我拿了我們學校數學競賽的唯一一個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