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 唐太宗 第6章 定國(1 / 2)

“欲安邦定國者,必習唐宗兵法”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給出了唐太宗李世民很高的評價。

李淵攻占了大興城時,對所有人都施予寬容仁愛,唯獨一人此人便是平日裏與李淵有諸多矛盾的李靖,李淵抓住就要殺他,不料李靖大呼:“公興義兵,欲平暴亂,乃以私怨殺壯士乎?”意思就是啊,你大舉義兵,本是替天行道,怎麼能夠因為我與你之間私下的恩怨,你把我殺掉呢?李世民在身邊看到李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再三求情,李淵才下令放了他,李世民也將李靖收入自己的麾下,至此47歲的李靖與18歲的李世民,唐初最璀璨的兩顆將星相遇了。

看過上一集的朋友們都知道,帝王的誕生都會有一些超自然的現象,當然李世民也未能免俗,舊唐書記載稱李世民出生時“時有二龍戲於館門之外,三日而去”。古人的想象力還是十分奇妙的,放置於現代那麼我們隻能稱之為抽象,但是在古代那是真的傳奇!出生的時候兩條龍圍著房子轉什麼含義那是不言而喻。誠然楊廣一家沒知道這回事,不然老李一家可算是要遭殃了。李世民好像和傳統人家的孩子不太一樣,用現在的話來說那就是偏科體育,標準一個體育生,在多年後,李世民回憶往事時曾言:“朕少好弓矢,自謂能盡其妙”就是說,他小時候對弓箭有獨特的見解,其實竇夫人就有鮮卑族的血脈,李世民身上流淌著遊牧民族狂熱的鮮血,這種有著中原人的頭腦,塞外人的體格,我們可以理解為博士浩克。

公元617年,反王薛舉稱帝,並進軍攻唐。當時雖然唐王朝已經建立,但是實際控製的土地依然為數不多。我們現在看來唐為天下正統,但是在當時啊,各路反王可不認這些,都覺得自己也有機會去試一試這個至尊之位。李世民初封秦王,就臨危受命前去剿滅敵軍。

雖然李世民好像天之驕子,但是首次領兵出征時卻犯了毛病,竟然得了瘧疾!失去統帥指揮的唐軍自然不是薛舉的對手,唐軍慘敗,李世民被手下拉了回去。第一仗打成這樣李淵很是害怕,感覺到了危機的氣氛,但是李世民病好了,覺得氣不過,也覺得是生病才讓這薛舉有了可乘之機。終於是安穩住了想要遷都來避禍了老爹,第二次出兵他選擇了龜縮,沒錯,就是如同司馬懿對出祁山的諸葛亮一般,守而不出,等待對方的糧草不足。盡管對麵怎麼叫囂,將士怎麼要求,李世民的方針就是這一點,好。終於,在漫長的等待之後,敵人的糧草終於出現了問題,李世民一聲令下開城作戰,正麵的戰場廝殺並拖延著。世民不愧熟讀兵法,他又帶領幾十騎兵衝擊西秦軍的大後方,這樣的兩麵夾擊更會使對麵有一種未知的危機感,西秦軍馬上慌了神,亂做了一團。李世民的計謀成功,大破敵軍。不難發現與其他的將領統帥的不同,李世民真正詮釋了什麼叫身先士卒,打仗總是衝在了士兵的前麵,或許對於李世民來說,戰鬥能讓他成長。多年之後已經是皇帝的李世民回顧征戰時的英姿颯爽,曾坦言,小時候並沒有讀過很多兵書,但是卻能在戰場之上作出突破性的決策,或許是李世民站的位置靠前,更能清晰洞察敵軍的弱點空檔,並給予他們毀滅的致命一擊。大敗西秦軍的李世民沒有就此停手,我們熟知的窮寇莫追,但是李世民可沒管這些,率領騎兵一路追殺。本以為是初生牛犢的年少輕狂,卻是這位軍事天才的心理上的博弈,原來李世民已經知己知彼了,西秦軍的人大多是隴右人,如果不給予追擊使得他們跑回城中,就不好打了。如果持續追擊用要殲滅他們的態勢去給他們壓力他們隻會拚命的逃回隴右而不去歸城。至此,西秦政權,經此一役盡數覆滅。老大和老大的兒子也都選擇了開城投降,李世民迎來他獨自領兵的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