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 唐高祖 第4章 攻守(1 / 2)

都被隋煬帝盯到這份兒上了,已經年至中年的李淵好像也沒了脾氣,反正都是打工的,老老實實活著比什麼都強。常言道:兔死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要是遇上個太平盛世,隋煬帝天天喝酒泡妞,哪天看看身邊發現這李淵不順眼也就給弄死了,好在這時候,大隋王朝並不太平,天下的反賊可謂是暗流湧動,這可幫李淵了一個大忙,分散上司的注意力,先苟著,蟄伏隱忍,等待上天的眷顧。

隋煬帝也確實是少見的暴君呀,在位這麼些年,就把老爸積累的家底全掀了個底朝天。那時候呢天下的義軍是有多少呢,史書上形容其:多於蝟毛。當過義軍的兄弟們都知道,誰不是到了非造反不可才做這掉腦袋的事情的?日子能過得下去也就不會去做這種滅族的事情。相信陳勝吳廣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過是公司的勵誌語,大多數農民跟著鬧革命不過是已經沒有活路了。而我們的大聰明隋煬帝也不知是不是史書上故意黑他,還是朝堂之上,已經多是奸惡小人了。義軍雖多,但是起初楊廣也是堅持相信天下無賊!朕一代明君,萬世楷模,怎麼會有饑民怎麼會有流寇,更不可能會有反賊啊!其實啊,隋煬帝還真不是不管這農民起義,還真是管不過來呀,經常減肥的朋友都知道體重是會反彈的。這反賊也一樣,給他給予大大的打擊,過不了一會兒又迎來倔強的反彈。隋煬帝腦袋頭腦風暴的時候,隋朝末年義軍頭號選手李密,登上了曆史舞台。

李密,大家都會想到牛角掛書這個典故,還真是這個好讀書的年輕人。李密的家世可真是顯赫,曾祖父李弼,曾經在關隴集團命懸一線的開基之戰——沙苑之戰中,居功至偉,因此,成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賜姓徒何氏,並成為北周太師、魏國公。李密的祖父李耀,為北周太保、邢國公。李密的父親李寬,為隋朝上柱國、蒲山郡公。

李密善於謀劃,文武雙全。早些年散盡家財結交好友,讀書去了。當時隱居的時候遇到了楊素,就是上麵提到的那個權臣楊素,當然也結交了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後來楊玄感看著天下都不滿隋王朝的統治也就喊上李密起兵了,結果就是不聽李密言給整敗了,後來輾轉逃難,來到了瓦崗,後成為瓦崗領袖。

李密的出現無疑給李淵緩解了很大的壓力,隋煬帝一看,原來這李密才是造反的主,夢裏說的都是你啊,,這就間接減少了隋煬帝對李淵的猜忌,李淵被重新起命,派去山西平叛了。用一個詞語形容李淵的心情那就是豁然開朗,這麼長時間的高壓終於可以出去喘一口氣了,隱忍了這麼多年終於可以出去幹一點大事情了!

我們聊到這裏大家就會統一的想起一個曆史性的疑惑,李淵究竟是自己反隋的還是在他兒子李世民的助力下,這種被迫反隋?

《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裏都是歌頌了李世民勸父起兵的,在曆代正史的視角之下,都是李淵被動李世民主動。曆代正史的視角中,李淵到了太原那真的是回歸本性,那是碌碌無為好色成性,而英明神武的李世民苦口婆心勸父起兵。不可否認在那個史官修史書的年代確實是官方給出的結論。但是我覺得就如書中所言,李淵的貪財好色,那也許可能是為了麻痹當時的隋王朝政府,畢竟李淵還曾是好表弟楊廣的重點懷疑對象,如果剛一出京任職就從楊廣身邊的臭屌絲搖身一變英明神武蓋世無雙的明主,不免要遭受懷疑,楊廣這個好表弟當然不會不在好表哥李淵身邊安插兩個親信,來監視李淵的一舉一動的。李淵與李世民說過:“與而不取,禍將斯及。”好吧那麼現在,這個曆史性的疑問好像不穿越回去站在李淵李世民之間好像確實找不到突破口,那我們來看看李淵怎麼做的吧,李淵的頭腦感覺就是天生用來當領導的,哪有什麼真正的生死之仇呀,李淵采取了“以招安為主,鎮壓為輔。”的策略。用寬容收服叛軍,用賢能讓他們歸心。都說了,起過義的兄弟都知道,不是日子過不下去了誰都不願意做這種掉腦袋的事情,一看李淵不計前嫌,那就都紛紛歸降,平叛任務那真是卓有成效。隋煬帝一看,這李淵還真是我的真命大將,平叛小能手,大手一揮,李淵就這樣當上了太原留守。李淵入住了太原郡的治所,當時的晉陽。

李淵初入晉陽的時候可是樂壞了,不禁歎道:“私喜此行,以為天授”。楊廣要是知道了真的要開始罵罵咧咧了,是朕給你的,你可以拿,朕不給你的,你不能搶……這一切都是我授給你的好不好。沒錯,太原郡那真的是隋煬帝給表哥李淵送上的第一輪天使融資。這創業大禮包有多豪華呢:“及義軍起,寂進宮女五百人,並上米九萬斛,雜彩五萬段,甲四萬領,以供軍用“。錢多糧多裝備多,甚至還送上了美女,李淵終於有了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