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1 / 3)

孫福民和中地集團公司非常有緣,因為在國內工程市場他就曾為中地工作數年。1978年參加工作之後,他一直在鑽機上當鑽工,擔任過副班長,還在試驗鑽機上幹過,技術水平漸漸得到了提高。1984年,中地公司河南分公司成立,孫福民被劃入中地河南分公司。1985年起他擔任了機長,帶著鑽機到處打井,承擔的是中地承攬的大小工程。勤學苦練到處施工打井便宜又加上閱曆更豐富,孫福民在政治上和業務上也更成熟。1986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中地河南分公司組建以來發展的第一批黨員。孫福民說:“我從沒報廢過一口井,在工程市場上從來沒給中地丟過臉。”80年代後期,省內鑽探轉入深井領域,新市場和技術考驗著年輕的機長。有一次,在河南省委機關打井,鑽進到800多米時突然發生了井內事故。起鑽時操作中有失誤,鑽杆甩脫後鑽頭失控落到了井底。這種事故處理起來難度極大,連續10多天也沒有解決。工程師都說準備放棄了,可是機長孫福民說不行,不能砸了中地的牌子。他苦煞了幾天,終於自己親自操作憑感覺把800多米下的鑽頭一點一點提升到了井口,保住了這口可能報廢的井。年輕機長用行動維護了企業的榮譽,也維護了他所熱愛的鑽探職業的尊嚴。

1990年中地公司在尼日利亞勝利完成525項目後,又取得了索科托州300眼井工程項目,需增加國內派去的鑽機機長,孫福民入選出國,係當年中地河南分公司唯一一名派出的員工。在河南已經打過10多年鑽井的孫福民,以為在技術上沒啥問題,出國時還挺自信。沒想到9月1日從北京出發,到達尼日利亞索科托後沒幾天就要帶鑽機出工,而且是一個中國機長帶一批黑人工人獨立戰鬥。這個難為他了。沒翻譯,自己隻會幾個英語單詞,孫福民就用手勢比劃類似啞語的方式領著機組開始了生產。另外一個沒想到的事是非洲瘧疾的流行和防不勝防,孫福民到非洲後沒兩個月就第一次打擺子了。那滋味前所未有的難受,忽冷忽熱,頭昏眼花,反複地折磨著人。吃著藥、打著針他仍堅持在機台上,生產從未中止。就是在那樣特殊條件下,在索科托300眼井工程項目中,孫福民的機台仍然完成了將近100眼井。1991年春,施工營地從索科托搬遷到卡杜納的路上,孫福民的瘧疾發作的最嚴重,高燒曾達到40°,發冷時蓋兩床被子還哆嗦,經救治5天以後才漸漸恢複正常。到索科托後,打散井、打深井,生產一直沒有停止。1992年6月底孫福民回國,第一次出國將近兩年。他自我總結:“我沒給中地丟臉,更沒給中地河南分公司丟臉。”

1995年8月至1997年4月,孫福民再赴非洲,參加中地公司承擔的剛果(布)兩城市供水經援項目施工,仍然是擔任機長帶著鑽機打井。剛到剛果(布)時,孫福民就經受了一次嚴峻考驗,從布拉柴維爾坐船到北部工地報到,一路航程曲折多難,幾百公裏水路竟然走了七天。他隻帶了點水和餅幹,夜裏幾乎無法入眠,完全是憑意誌堅持了七天才上岸,剛到工地就打起了擺子,算是他遭遇的初到剛果(布)的第一次考驗。後來他被派往南部西比堤施工,那裏的條件更為艱苦:交通不暢,自己發電,沒有電視和通訊設備,而且物資供應困難,物價飛漲。更多的困難是聘用的當地工人講法語和本地土話,施工開始時完全聽不懂,根本沒辦法交流。孫福民沒有畏難,用啞語組織生產,用中文注音方法頑強地學習法語和土話,很快打開了局麵。一年多的施工,都是打深井,孫福民率領的機台按期完成了任務。他樸實地再次自我總結:“不管多困難,我們維護了中地的聲譽和中國人的榮譽。”

離開剛果(布)時,他珍藏著在大使館國旗前的留影,珍藏著中國工人的崇高榮譽。

下篇:神聖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