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誤判一:中國經濟一直經濟增長很快嗎?(1 / 2)

人都說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很快,錯!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並不快,快的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加速度”,我國經濟高速增長60多年,現在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即使與亞洲四小龍比起來也有非常大的差距。

看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是高還是低,我們一定要選好參照國,我國不能與發達國家進行對比,也不能與那些政治混亂,不注重經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比。其實隻要將我國的經濟增長情況與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的同期情況進行一些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實際情況與我們想象的太不一樣。

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7%,但是由於當時農業占比較大,如果單算工業經濟增長率,應該在年均10%以上;改革開放後的1978年到金融危機前,年均增長率為9.8%,這是以人民幣計算的結果,改革開放後中國貨幣大幅貶值,如果采用美元計算,那麼中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比這一數據要低的多。

日本的高增長時期是從1955年開始的,日本從1955年到1968年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期間年均經濟增長率為10.1%,而神武景氣期間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12%以上,實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1961年至1970年”經濟平均年增長率為11.6%,可見日本一直是高速增長。

亞洲四小龍高速增長時的經濟增長率在也10%以上,且年經濟增長率在10%以上的年份非常的多。比如台灣在1964年到1987年的23年高速經濟增長期中,有12年經濟增長率在10%以上,其中有8年在11%以上。而我國經濟增長率超過10%的年份非常的少,即使超過10%,也隻是剛剛超過,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並不高。

中國貨幣購買力一直是負增長

從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說,我們並不關心CPI是多少,也不關心彙率是多少,我們關心的是自己擁有的貨幣或存款的購買力。如果價格漲幅超過了工資漲幅、那明顯意味著貨幣購買力變小。如果我要買房子,那貨幣的購買力顯然也要被房地產價格衡量。

在經濟統計中貨幣購買力的升降,對內以通貨膨脹率來衡量,對外則用彙率來衡量,然而這兩項數據與普通百姓的感受相差太大。

貨幣貶值陷阱

由於貨幣購買力下降的非常快,中國的有錢人非常注重貨幣的保值,而銀行存款利率非常的低,顯然不能達到保值的功能,因此中國有錢人都將自己的錢用於購買房地產,因為從中國發展的大趨勢來看,房地產的保值功能是最好的。因此貨幣購買力的下降也是中國炒房嚴重的重要推手,而房地產價格的飆升,又直接或間接的推動了通貨膨脹,因此中國麵臨著“貨幣購買力下降—買房保值-房地產價格飆升—貨幣購買力再次下降”的惡性循環。

人民幣總體貶值厲害

在貨幣的對外購買力方麵,雖然近年我國的貨幣有所升值。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總體來看,中國的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六、七倍,也就是中國貨幣的對外購買力下降了六、七倍,而美元自身也處在不到貶值的狀態,如果將美元自身的貶值計算在內,那麼中國的貨幣貶值的更加厲害。

日本、德國、亞洲四小龍都經曆過貨幣升值,而貨幣升值則意味著貨幣的對外購買力增加,以日本為例子, 日本的貨幣則一直處於升值狀態,戰後日元實行固定彙率時期的定價為360:1,而現在日元對美元彙率則在90:1左右,因此日元已經累計升值近4倍。其他國家如德國、亞洲四小龍都存在貨幣升值現象。如果將人民幣與日元進行比較,那麼人民幣在改革開放後已經貶值了幾十倍,這一點與民眾的直觀感受也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