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產權管理是一項直接關係到廣大百姓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了解有關房屋產權管理的一些基本情況,對於我們每一位讀者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都有著非常現實的意義。因此,在本書的開篇第一章,我們先對房屋產權以及杭州的房屋產權管理工作來一個綜述,詳細介紹一下與房屋產權相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辦事流程,並且簡要回顧一下我國房產管理,特別是杭州房屋產權管理的發展曆史,以期使讀者對房產管理工作有一個大致而又較為全麵的了解。
第一節 杭州房屋產權管理曆史沿革
為了對房產管理工作有一個總括性的印象,讓我們首先從麵上來大致了解一下我國房屋產權管理的發展過程和杭州房屋產權管理的曆史沿革情況。
我國房屋產權管理的發展
追溯起來,我國的房屋產權曆史還是比較悠久的,早在明朝就已有地契出現,到了清朝,各種代表著房屋擁有權的屋契、房契更是層出不窮。由於當時的房屋大都為私人所有,因此房屋的買賣和相關的契證大多為民間行為,並沒有健全的房屋產權管理製度。不過,這些代表著房屋產權的契證,應該被看做是現代房產管理的最早萌芽。
從民國時期到新中國建國初期,房屋產權管理製度開始逐步建立並健全起來。1936年間,當時的廣東省政府財政廳就頒發過“不動產登記確定證”,1939年政府又頒發過“施工證”,1951年,新成立的廣東省人民政府也印發了“買斷契紙”等房屋契證。這些契證都真實地記錄了我國產權管理的發展曆史。
杭州房屋產權管理曆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杭州,也在房屋產權的管理方麵邁出過大步。1954年的8月31日,杭州成立了房地產交易所。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這個交易所辦了沒多久,至1957年就停辦了。
此後的計劃經濟體製時期,由於住房被當做是一種福利產品,其商品屬性被否定,住房由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出資建設、分配和維修管理,個人僅需支付少量房租,而不存在對房屋產權和使用權的擁有,就更談不上房屋的交易了。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伴隨著我國城鎮住房製度和土地使用製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住房的商品屬性逐步得到恢複,杭州的房地產事業又開始了新的發展。1984年1月,闊別了近20年的杭州市房地產交易所恢複開張。
杭州的房地產交易步入發展的軌道後,相關的產權管理活動和製度隨之健全起來。1986年7月,根據國家建設部的統一部署,杭州市首先在上城區小營街道進行城鎮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的試點。經過九個月的探索,試點工作於1987年4月圓滿結束,為下一步的全麵推行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1987年8月,杭州市舉辦了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的業務骨幹培訓,短短兩個多月的培訓後,當年的年底,杭州市區的房屋產權發證工作就在上城、下城、拱墅、江幹、西湖5城區全麵鋪開,同時,還選擇了蕭山市瓜瀝鎮作為杭州其他7縣(市)城鎮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工作的試點。
1988年9月21日,杭州市7縣(市)房屋所有權發證工作會議在蕭山市隆重召開,瓜瀝鎮作為試點單位,現場介紹了工作經驗,同時還在該鎮召開了房屋產權現場發證大會。這年的12月12日,杭州市政府召開了杭州市城鎮房屋所有權發證大會,會上現場發證167本。自此,杭州的房屋產權管理工作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到1992年6月底,杭州市完成房屋登記麵積5647.43萬平方米,占應登記麵積的96.94%,其中市區完成房屋登記收件3316.82萬平方米,占應登記的99.08%;確權發證84374本,建築麵積4883.33萬平方米,發證率達84.72%,其中市區確權發證33779本,建築麵積2725.27萬平方米,發證率為81.44%,7縣(市)完成房屋登記收件2330.61萬平方米,確權發證50595本,建築麵積2158.06萬平方米,發證率為87.09%。是年10月,全市城鎮房屋產權總登記工作基本完成,11月24日,經杭州市政府決定,市區的房產登記工作轉入日常管理,原來的市、區、街道“三級管理、三級辦理”模式也相應地更改為由市房地產管理局“一級管理、一級辦理”。
從1992年底開始,杭州房屋產權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規範化的軌道。1992年11月至1995年,包括共有權保持證和違章建築暫保使用證在內,杭州市區共發放總登記和常規權證59970本,建築麵積1471.76萬平方米,編製房地產平麵圖1108幅,實現了登記收件卷宗目錄傳遞、繕證、發證等工作的計算機管理。1994年,杭州市房地產管理局通過浙江省房地產產權產籍管理一級達標驗收。1995年受理房改購房人申請37997件,當年發證26616件,發證率達70%。1996年,頒發房屋所有權證108505本,建築麵積502萬平方米。1997年,頒發房屋所有權證40146本,建築麵積545萬平方米。
1998年1月1日起,根據國家建設部《關於製作頒發全國統一房屋權屬證書的通知》,杭州的房屋產權證決定啟用全國統一模式。1999年11月25日,市房管局在《杭州日報》上發布了《關於在市區範圍內開展房屋所有權驗證、換證工作的公告》,決定從1999年12月1日起至2001年12月31日止,凡城市規劃區國有土地範圍內,對在1997年12月31日前領取的房屋所有權證、房屋共有權保持證,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分期分批進行驗證,並調換新證,逾期仍未驗(換)證的房屋不得辦理房屋產權轉讓、抵押、出租等手續。至此,市區驗(換)證工作全麵鋪開,7縣(市)也相繼啟動。這一年,杭州市房地產管理局獲國家建設部房地產產權管理全國先進水平標兵單位。2000年,產權受理登記19萬本,其中房改房登記8.5萬本;頒發房屋所有權證20萬本,其中房改房發證8萬本,抵押他項權證1.2萬本。至2000年末,累計頒發房屋所有權證62萬餘本,總建築麵積達13000餘萬平方米。
2001年,杭州市行政區域擴大,蕭山、餘杭兩市成為杭州市的城區。於是,對蕭山、餘杭撤市建區後的房產發證管理工作也緊跟著展開了,根據杭州市政府《對房管局及三個開發區管委會關於進一步明確開發區房地產管理權限中有關事宜的請示的批複》文件精神,市房管局製訂出台了《關於對三個國家開發區房屋登記發證具體操作意見》,決定對蕭山、餘杭及三個開發區實行獨立發證。新政出台後,2001年完成產權受理登記50758件,其中房改房登記23942件;初始、轉移登記26816件;房屋產權驗(換)證19255本。
近年杭州房屋產權管理發展情況
2002年初,杭州房屋產權管理機構又有重大變革,原杭州市產權監理處與原杭州市房產交易所合並,成立了杭州市房產交易產權登記管理中心,實現了房產交易與產權登記管理的一體化。房產交易產權登記管理中心成立後,辦證效率極大提高,2002年當年登記受理各類房產111076件;發放各類房屋權證103586本;交易成交量76880件,麵積1496萬平米,成交金額473.44億元。
這年的4月初,根據市政府要求,杭州市房產管理局還會同市規劃局、國土局、執法局、拆違辦等相關職能部門進行了“撤村建居”居民自建住宅房產登記發證試點工作,選定江幹區閘弄口村作為試點村,並協調江幹區建設局等有關職能部門成立了試點小組。2002年9月出台了杭政辦[2002]39號文《關於杭州市撤村建居居民自建住宅房地產權登記發證若幹規定的補充意見》,10月進入實際操作階段,對451戶村民自建房有關要素進行整理彙總成冊,對符合條件的40戶進行張榜公告,12月30日對其中的首批4戶村民發放了“撤村建居”房產證。
2003年,杭州市房產交易產權登記管理中心辦證數量再攀新高,完成各類房產登記受理168586件,同比2002年全年增長52%;發放房屋權證147775本,同比2002年全年增長43%;交易成交量102833件,達2228.99萬平方米,金額695.29億元。這年的3月底,“撤村建居”居民自建住宅房產登記發證試點工作也圓滿結束,共核發房屋所有權證13本(戶)。憑借出色的工作業績,杭州市房地產管理局榮獲了2003年度建設部全國房地產交易與權屬登記管理規範化先進單位。
此後杭州市房產交易產權登記管理中心的辦證數量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2004年完成各類房產登記受理159760件;發放房屋所有權證103009本,交易成交量99846件;達1744.66萬平方米,金額864.95億元。2005年完成各類房產登記受理132368件;發放房屋權證134737本;交易成交量86303件,達1991.06萬平方米,金額971.9億元。與此同時,“撤村建居”居民自建住宅房產登記發證工作也得到了穩步的推進,至2005年底,共辦理農居公寓安置戶的個人產權登記11136.13平方米,計104戶。
第二節 房屋權利和房屋權屬證書
初步了解了杭州房屋產權管理的曆史沿革後,接下來我們就要對房屋產權管理的核心,也就是房屋權利和房屋權屬證書做一個比較全麵和深入的了解。
房屋權利
在介紹房屋權屬證書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房屋權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