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庸,隻因缺乏行動
在中國,有句古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在職場上,也是如此。很多人抱怨自己平庸,覺得是因為命運之神沒有眷顧自己,是自己還沒有等到時機。其實,成功的機會都來自於行動,隻有開始行動,積極行動,才能得到成功的青睞。在職場中,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輝煌的職業規劃,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隻是嘴上說說,缺乏行動。行動力決定了職場人是平凡還是優秀,具備行動力的人有遠見卓識而不人雲亦雲,具備行動力的人追求真理而永不懈怠。那些工作效率高、做事多,並且樂此不疲的人,往往擔任公司最重要的職務。
我們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馬上行動的工作習慣同樣反映出一名員工對工作、公司的態度,行動力強的員工對於工作的完成也許更出色。而行動力差的員工不僅影響工作進度、影響老板情緒,同時對於公司其他員工積極的行動也有負麵的影響。作為公司的領導,人人都想看到手下的員工對自己發出的指令立刻作出反應。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被動意味著挨打,積極行動就可以占據優勢地位。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而需要我們積極行動去爭取。職場上的積極行動者,往往得以進入各行各業的高收入階層。
成功的機會是不會白白降臨的,隻有積極行動作的員工才有獲得更多好機會的可能。如果你總是隻說不做,那麼你永遠也無法達到你想要的成功。如果你能夠做到的比老板期望的還要多,那麼你就永遠不用擔心沒有機會。
在《聖經》中,耶穌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有兩個兒子的父親對大兒子說:“兒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園去工作。”“我不去,我不想工作。”老大回答說。老大拒絕聽父親的話,就走開了。過了一會兒,他坐下想想,就懊悔自己的行為。他想:“我錯了,我不該違背父親。我雖然說不去,可是我還是應該到葡萄園工作的。”他立刻起身到葡萄園去,使勁地工作,來彌補他的過失。這時,父親又去找小兒子,對他說同樣的話:“兒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園去工作。”小兒子一口答應:“我去,父親。我這就去。”可是過了一會兒,小兒子想:“我是說過我去,可是我並不想去!你以為我會在父親的葡萄園工作嗎?才不呢。”過了幾個鍾頭,父親到葡萄園去看看。不料,竟發現老大在園裏拚命地工作,卻不見小兒子的蹤影。結果小兒子隻是嘴上說,不見其實際的行動。
有一句格言說:好的想法是成功的一半。事實上成功的另一半卻是態度。積極行動是一種力量,它可以激發人體內在的潛能,每個人的身上都潛伏著巨大的力量,這種能量一旦激發,就會給人生帶來無法想象的驚喜,而積極行動就是激發這種能量的關鍵。一旦你意識到這種力量的存在,並開始積極運用它,你就能夠改變整個人生。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當時好萊塢總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把這些電影公司逐一分類,結合自己的特質,認真把這些電影公司排好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定做的劇本逐一去拜訪。他被拒絕了三次後,並沒有氣餒,熱情滿滿地開始了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這部電影名叫《洛奇》。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席維斯·史泰龍。
想要讓自己擺脫平庸,就需要積極的行動作支持。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成功的平凡人並非天才,他資質平平,但卻能把平平的資質,發展成為超乎尋常的事業。”平凡是人的生命常態,每一個成功者也都是由平凡走向卓越的。
一位紐約的百貨公司的老板在回顧自己的成功之路時感慨萬千。當年,他在一家百貨公司的薪水最初隻有每周8美元,後來一下子就漲到了每年上萬美元,這其實都源於他擁有“積極行動”的精神。因為自己超強的執行力,沒過多久,他還成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其實,當他剛到公司的時候,他和公司簽訂了五年的勞動合同,約定這五年內薪水保持不變。但他暗下決心:絕不滿足於這每周8美元的薪水,絕不能因此不思進取。他有更大的夢想,他一定要讓老板們知道,他絕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個人遜色,他是最優秀的人。很快,他的工作態度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無論什麼事,他都能立刻著手去做,遇到什麼困難他都能立刻想盡辦法去解決,從來不說空話。三年之後,他已經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月薪上萬元。
古人講“聽其言,觀其行”,“言必信,行必果”。平凡並不可憐,可憐的是永遠抱著平凡的態度生存下去,直至淪為平庸。並不是每個平凡的人都要活得轟轟烈烈,也並非隻有聲名顯赫才是成功,生命不拒絕平凡,但永遠鄙視平庸。有些員工總是抱怨是社會造成自己的平庸,而不從自身來查找原因。如果一個人在本職工作上,隻會說,隻靠空想,自然不會有更好的成績。隻有積極行動起來,做好一個工作,這樣,你才會發現還有更好的更有成就的工作等著你去做,這就是態度的良性發展,你也會擁有更高的信譽和業績!
2.拖延會讓工作沒完沒了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相信大家對這首詩並不陌生,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在職場上,我們經常忘記這首詩給我們的警示。有些人的職場路停滯不前,如果尋找根源,我們會發現,這類人有一個共同的惡習——拖延。他們總會把“明天就做好”當作口頭禪。盡管,拖延有時可輕而易舉地幫我們蒙混過關,暫時逃脫違反某種製度和規則的懲罰,但是,拖延也常常使我們不思進取,喪失了挖掘和發揮自己潛能的機遇。我們要拒絕任何拖延,養成自覺執行的好習慣。拖延是對惰性的縱容,是對精神的麻醉,其本質是推卸責任。不拖延是鞭策和鼓勵我們奮進向上的不竭的動力,隻有對工作不拖延,才能使自己對現實中所有的困難和阻礙毫無畏懼。不拖延,是一種能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調動起來的力量。在所有偉大成就的取得過程中,不拖延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如果在工作中你總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那你的壓力將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瓊斯應聘了一個助理的工作,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瓊斯充滿激情,經理對她充滿期待。於是,將年會的很多材料交給了瓊斯來寫。瓊斯拖了兩天才完成了這次任務,瓊斯說自己第一次負責年會不太熟悉,所以慢了點。經理也表示理解。但是,她的拖延症越來越嚴重,不久後,公司要整年的銷售彙總,總公司領導來檢查時用。經理將彙報資料交由瓊斯整理。周一上班,經理提前告訴她周五早上要用這些材料,務必在周四全部完成。到了周三,經理主動打電話問瓊斯資料整理得怎麼樣了,瓊斯告訴他快了。經理再次打電話問瓊斯材料準備完了沒有,她回應:“明天早上上班前,我一定將彙報材料放到您的辦公桌上。”很快到了周五的早上,經理到了辦公室,不見材料,立即打電話讓瓊斯把彙報材料送到辦公室。瓊斯手忙腳亂將材料整理出來,當材料交到經理手上時,上級領導已經到了半個小時。從此,領導再也不敢將重要工作交給瓊斯了,同事對瓊斯的印象也大打折扣。試想這樣的員工,有哪個公司和領導會給他機會呢?我們要堅信機會來自於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隻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換來明天的收獲。機會隨時都在你身邊。主動地工作,實際上就是主動地抓住機會。
想想自己最近工作有什麼起色嗎?還是老樣子嗎?如果還是老樣子,我敢說你肯定有若幹程度的拖拉的壞習慣。是不是你還會經常把“有空再做、明天做、以後做”“拖”“等”“研究、商量”這樣的話掛在嘴邊?這是一種很壞的工作習慣。在工作中,拖延的人屢見不鮮。因為拖延而沒有工作動力,甚至產生推卸責任的態度在不同企業是常見的。當工作出現困難時,各部門不尋找自身的問題,而是指責相關部門沒有配合好自己的工作。相互推諉、扯皮,責任能推就推,事情能躲就躲。最後,問題隻有不了了之。如果你永遠保持勤奮的工作態度,你就會得到他人的稱許和讚揚,就會贏得老板的器重,同時也會獲取一份最可貴的資產——自信,對自己所擁有的才能能贏得一個人或者一個機構的器重的自信。
有上進心的人不會讓拖延浪費生命,他們覺得生活正如萊特所形容的那樣:“騎著一輛腳踏車,不是保持平衡向前進,就是翻覆在地。”效率高的人往往有限時完成工作的觀念,他們會確定做每件事所需的時間,並且強迫自己在預期內完成。即使你的工作並沒有嚴格的時間限製,也應該經常訓練自己。當你發現自己能在短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時,一定會驚訝不已的!拖延有時候也是由於考慮過多、猶豫不決造成的。適當的謹慎是必要的,但過於謹慎則是優柔寡斷,我們需要想盡一切辦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時,立即動手,絕不給自己留一秒鍾的拖延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