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我們的錢包:通脹下的投資理財之道40(1 / 2)

第八章 花別人的錢,做自己的事情 借錢也要有資本

日本創業家中田修說:有錢誰都會創業,關鍵在於沒有錢怎麼創業。沒錢創業,恐怕是絕大多數創業者的寫照。

沒錢,當然就要借錢。借錢的路有千萬條,但對於成長性差、技術含量低、隻會“以量取勝”的墨守成規類的企業來說卻隻有一條—死路。

無論是政府、中國銀行、外國資本還是擔保公司,處於產業鏈末端的弱勢企業很難得到這些掌握著“財源大權”機構的青睞。市場經濟講究優勝劣汰,總有一波又一波的企業倒下去,並催生著更具潛力的企業崛起。

2008年的大洗牌也是大浪淘沙的過程,那些生存能力差、缺乏活力的企業被淘汰也屬正常。政府要救援的是優質企業,銀行與外國資本更願意把款借給能給他們帶來利潤回報的企業。互助組織不是慈善機構,即使是具有自救性質的互助組織,一樣“嫌貧愛富”,如果一家企業總拖互助組織的後腿,組織一樣會把這家企業拒之門外。

所以,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在資金鏈薄弱時往往扮演著皮球的角色—被不同的機構踢來踢去,折騰得精疲力竭,卻拿不到一分救

命錢。

家中栽下梧桐樹,才能引來資本這隻金鳳凰。隻有苦練內功,具備高成長性,才會在借錢時少碰幾次壁,多拿幾筆資金援助。

2008年7月21日,蘇州恒輝生物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拿到了蘇州工業園下屬創投公司投放給他們公司的第二筆貸款—100萬元。蘇州工業園所創立的創投公司,其援助的目標為科技含量較高、研發創新能力強的創業型企業,恒輝兩者具備,輕鬆拿到了貸款。

陽普醫療是廣州出了名的科技型創業企業,連續6年以100%的增速快速發展。他們也遇到了資金匱乏的危機,並積極尋找“借錢租賃”、“信貸扶持”等金融服務。設備製造商美國L3公司看中了陽普醫療的高成長性,決定為陽普醫療數百萬美元的設備提供5年免息貸款,使陽普醫療轉危為安。

塑料化工貿易類企業吳泰膠粘材料有限公司花2 700餘萬元巨資買下有著20多名博士的公司,為自己的研發力量添磚加瓦。當被質疑資金鏈問題時,該企業老總胸有成竹,“銀行也需要贏利的,關鍵看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贏利模式和下端客戶的實力”。注重創新的吳泰在2008年上半年的銷售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0%,自然更容易拿到貸款。

“時勢造英雄”,經濟困難期,一向行走在媒體、民間輿論邊緣地帶的優秀企業開始鋒芒畢露,他們因優秀且卓越的生存智慧而顯山露水,成為了借錢渠道上的常勝將軍。

要想吸引資金的目光,創業企業必先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以此來增強自身借錢的能力。

首先,塑造良好形象。

在不同場合,企業形象的定義不同,銀行眼中的企業形象就是信用。決定銀行是否會打開資金大門將企業迎接進來的關鍵就是企業信用。因此,創業企業一定要以誠信為本,樹立良好信譽,遵守國家政策、法律法規,按時繳納稅款,以避免在銀行、稅務、工商等有關部門留下不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