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第五步 為堅持找理由(6)(1 / 3)

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科學研究表明:普通人隻發揮了自身蘊涵潛力的1/10,隻有5%的腦細胞在工作。那麼,為什麼我們潛在的能量隻能發揮出1/10呢?因為懶惰是人類固有的特性,如果不給自己以壓力,不去逼自己,我們的潛在能量就不會被激活,就像這名冠軍一樣,在沒有聽見“狼”的叫聲之前,他不知道自己能打破世界紀錄。

成功金言:

潛力是逼出來的。就像炮彈要經過劇烈撞擊才能發射一樣,你想將自己的天賦潛能發揮至佳境,也需要一個強烈“撞擊”。

做事可敗,做人不能失敗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鄭板橋

英雄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擊敗;英雄的肉體可以被毀滅,可是英雄的精神和鬥誌則永遠在戰鬥。

現實告訴自己:“我已經嚐試過了,不幸的是我失敗了。”其實他們可能沒有搞清楚失敗的真正含義。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敗者非常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成失敗,從而使每次挫折都會動搖他勝利的信念;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麵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是還沒有成功。”一個暫時失利的人,如果繼續努力,打算贏回來,那麼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失敗。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戰鬥的勇氣,那就是真輸了!

美國著名電台廣播員莎莉·拉菲爾在她30年職業生涯中,曾經被辭退18次,可是她每次都放眼最高處,確立更遠大的目標。最初由於美國大部分的無線電台認為女性不能吸引觀眾,沒有一家電台願意雇傭她。

她好不容易在紐約的一家電台謀求到一份差事,不久又遭辭退,說她跟不上時代。莎莉並沒有因此而灰心喪氣。她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之後,又向國家廣播公司電台推銷她的節目構想。電台勉強答應了,但提出要她先在政治台主持節目。“我對政治所知不多,恐怕很難成功。”她也一度猶豫,但堅定的信心促使她去大膽地嚐試了。她對廣播早已經輕車熟路了,於是她利用自己的長處和平易近人的性格,大談即將到來的7月4日國慶節對她自己有何種意義,還請觀眾打電話來暢談他們的感受。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產生興趣,她也因此而一舉成名了。

如今,莎莉·拉菲爾已經成為自辦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曾兩度獲得重要的主持人獎項。她說:“我被人辭退18次,本來可能被這些厄運嚇退,做不成我想做的事情。結果相反,我讓它們鞭策我勇往直前。”

有些人總把眼光拘泥於挫折的痛感之上,他就很難再抽出身來想一想自己下一步如何努力,最後如何成功。一個拳擊運動員說:“當你的左眼被打傷時,右眼還得睜得大大的,才能夠看清敵人,也才能夠有機會還手。如果右眼同時閉上,那麼不但右眼也要挨拳,恐怕連命都難保!”拳擊就是這樣,即使麵對對手無比強勁的攻擊,你還是得睜大眼睛麵對受傷的感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定會失敗得更慘。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這樣呢?

大哲學家尼采說過:“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已經受苦了,為什麼還要被剝奪悲觀的權利呢?因為受苦的人,必須克服困境,悲傷和哭泣隻能加重傷痛,所以不但不能悲觀,而且要比別人更積極。在冰天雪地中曆險的人都知道,凡是在途中說:“我撐不下去了,讓我躺下來喘口氣”的同伴,很快就會死亡,因為當他不再走、不再動時,他的體溫就會迅速地降低,接著很快就會被凍死。可不是嗎?在人生的戰場上,如果失去了跌倒以後再爬起來的勇氣,我們就隻能得到徹底的失敗。

成功是指最終實現了目標,但並不意味著沒有受到挫折。成功是贏得了一場戰爭,而不是贏得每一場戰鬥。

成功金言:

不會做人的人隻能做小事,甚至連小事也做不成;隻會做事的人,看似事業有成,實際又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前者是自己打敗自己,後者是自己冷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