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
明末清初,中國西北部的世外桃園百壽峰,因位於蒙藏漢三方交彙之地,其地理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軍事意義,而受到清朝(吳三桂部)、蒙(蒙巴部)和藏(藏巴部)三支大軍的輪番侵擾,百壽峰山上的二長工等人為捍衛家園被迫進行了一場鬥誌鬥勇、以文克武的傳奇故事......
年代:明末清初
人物:
二長工:二十來歲,聰慧好學,精通奇門遁甲,職業醫師和畫師。
二長工新娘:二十來歲,端莊優雅,二長工的妻子。
二長工新娘(小):十歲左右,聰明伶俐,二長工新娘小時候。
二長工(小):十歲左右,單純可愛,二長工小時候。
大長工:八十多歲,儒雅之士,二長工父親,百壽峰的當家人。
老長工:百歲老人,鶴發童顏,百壽峰曾經的當家人。
石頭兄:二十歲左右,矮矮胖胖,二長工夥伴,百壽峰勤雜人員。
高山兄:二十歲左右,高高瘦瘦,二長工夥伴,百壽峰勤雜人員。
大將軍:四十五歲左右,亂世梟雄吳三桂,明末清初的實權人物。
少將軍:二十歲左右,文武兼備,吳山桂大將軍的兒子。
副軍:四十來歲,驍勇善鬥,吳三桂的得力助手。
僧甲:五十歲左右,道貌岸然,出家僧人,吳三桂的參軍之一。
僧乙:五十歲左右,道貌岸然,出家僧人,吳三桂的參軍之一。
道士甲:五十歲左右,道貌岸然,出家道人,吳三桂的參軍之一。
道士乙:五十歲左右,道貌岸然,出家道人,吳三桂的參軍之一
蒙巴圖:三十歲左右,有勇無謀,蒙族蒙巴部少主。
藏巴圖:三十歲左右,工於心計,藏族藏巴部少主。
蒙巴:六十歲左右,世故圓滑,蒙族蒙巴部老主。
藏巴:六十歲左右,世故圓滑,藏族藏巴部老主。
魏風:四十歲左右,將門虎子,明朝花穀城主將。
孟尚:七十歲左右,德高望重,明朝花穀城主政。
故事梗概:
二長工德才兼備,機智幽默,善於書畫,對奇門遁甲和煉丹製藥方麵頗有研究,是百壽峰未來的當家人。他在父親大長工下山期間代理百壽峰大小事務。一日晨,百壽峰的部分山民集中在百壽樓等待二長工解憂,二長工以質樸詼諧的方式給眾人帶來了快樂。
百壽峰與世無爭的生活狀態很快受到了威脅。吳三桂大將軍奉清朝之命西征舊明朝花穀城,途經了具有重要軍事價值的百壽峰,大軍並要強行進山。二長工帶著石頭兄和高山兄在百壽峰山口配合施計攔住了吳家軍,包括“據理力爭、石頭兄驅牛、高山兄嚎叫”等,並允許吳家軍暫住山口。
吳三桂等人對百壽峰有掌控之心,先期幾番設計侵擾。二長工等人深得奇門遁甲的精妙,虛實結合,以善製暴,不卑不亢地對吳家軍進行了一係列爭鬥,其中包括“移走碑石、石頭兄趕羊,童子吟詩、老漢挑水、百壽樓婦女作法、山豆煮幹飯宴客、誘惑四參軍夜探百壽樓、木偶團下山慰問演出、老長工送人、二長工送藥酒、山民施雨、二長工醉酒舞劍吟歌、孟尚大人下棋、二長工神來一筆等等”。一番較量,二長工等人暫時保住了百壽峰,並促成吳三桂和平進駐花穀城。
吳三桂大軍去往花穀城。蒙巴圖和藏巴圖兩位少主帶領蒙巴藏巴聯軍強行開赴百壽峰,暗藏殺機,並設計引誘來吳三桂之子少將軍和魏風將軍到百壽峰參加盟約。二長工使用了包括“百壽樓試弓、宴請蒙巴圖、二長帳內講族譜等等”,掌控情況後,隨後將計就計救出少將軍和魏風將軍,並約定好時間主持召開蒙藏漢三方盟約大會,還親筆書信給花穀城的吳三桂,要求派大軍趕往百壽峰。
二長工在百壽樓被迫主持三方盟約大會的時候,吳家軍的副軍和四位參軍帶兵趕到百壽峰山口與蒙藏聯軍對峙。二長工見機行事,停止三方盟約大會,蒙巴圖和藏巴圖兩位少主回到山口營帳,少將軍帶兵退居百壽峰五裏安營紮寨。
第二天,二長工在山上采藥,高山兄和石頭兄跑來告知蒙藏漢三支大軍已撤離百壽峰,三人在山上玩鬧一陣,如釋重負。百壽峰經過一番劫難,二長工等人的表現受到肯定,於是在老長工的主持下,大長工把百壽峰的掌印傳給二長工,並二長工、石頭兄和高山兄三人同時娶妻。洞房之時,二長工懷著少年時的忐忑對待新娘,好在新娘的柔美征服了二長工,致使好事成雙。
吳三桂大軍進駐花穀城後,官民不究,花穀城繁榮依舊。不過吳三桂以往征戰樹敵太多,感慨與自己未來成為霸主不相容,後悔莫及,同時感覺到此次和平進駐花穀城受益良多,便擇機和蒙巴藏巴兩位老主相約百壽峰,簽署三方盟約之事,但蒙巴和藏巴兩部依然心存疑慮,不過為了以求自保,暫作權宜之計。
吳三桂和蒙巴藏巴三支大軍從不同方向突臨百壽峰,前來商談盟約之事。二長工此次極力回避直接參與其中,和石頭兄高山兄在百壽峰山坡作法事,阻止吳三桂大將軍和蒙巴藏巴兩位老主帶人上山。無奈三支大軍在山口安營紮寨,期間蒙巴和藏巴兩位老主試探擁兵自重的吳三桂的日後野心。
二長工設計,抽出時間給百壽峰的孩子上課,主講明末清初革命史,話語間道出了奇門遁甲的精髓和揭示了民貴君輕的內含,更觸摸了吳三桂的命運。此時三支大軍已無耐心和時間等待百壽峰的人主持三方盟約,隻好三方從速簽約,而二長工和石頭兄高山兄設法營造百壽峰發生瘴氣,終於迫使三支大軍火速撤離百壽峰。二長工等人朝吳三桂大軍去往花穀城的路上射了一支大箭,實質是提醒吳三桂日後反清複明之事,二長工此舉算是仁至義盡。
正當二長工、石頭兄和高山兄分享勝利的喜悅,陶醉之時,他們各自的新婚娘子前來喊話回家吃飯。自此百壽峰又開始了往日的生活......
影片賣點及說明:
一、奇門遁甲大寫意的應用,在故事中反映出先知先覺的智慧。
二、保護家園,不畏強力,以文克武,和則共生。
三、故事新奇,故事寓意具有時代發展的現實性和小人物的民族情結。
四、這個故事帶有人文色彩和文攻武備的情懷。
五、故事是自然的結果,結實有力,符合曆史考究。
六、故事裏的愛情,靈巧生動,容易引起共鳴。
七、故事節奏快,故事主線從一,卻不乏出奇製勝。
八、故事本身有能量和張力,人物個性鮮活,並力求娛樂性、觀賞性和思想性基本統一。
九、“新奇門遁甲”作為片名,既靈活的適合故事本身,更引起觀眾的好奇心和想象空間。
十、這部電影的受眾群大,特別設計了新婚一段的小情節來滿足部分女性觀眾的需求。
十一、本片屬於中等規模的投資,同時寓教於樂,是商業電影的範疇。
十二、創作劇本的過程中,考慮到了影片營銷宣傳的需要,並為其儲備了資源。
1、百壽樓,日,內
(早上,二長工正在百壽樓正廳牆上作畫大肚彌勒佛;眾人陸續走進百壽樓並帶著焦慮和期待的表情)
眾人:(眾人陸續進到樓內後,看見二長公作畫,站在二長工身後等著)...
二長工:(一邊給畫落款,一邊看著畫說話)時間剛剛好...
眾人:二長工,二長工,二長工...
二長工:(回頭看眾人,手裏拿著一把扇子打開,扇子上四個字“難得糊塗”)...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今天誰先?
龍套甲:(婦女懷裏抱著一隻公雞,遞給二長工一個大大的雞蛋,並不好意思的說)它下的...
眾人:哦...
二長工:(看看手裏的雞蛋,看看龍套甲懷裏的公雞,並指著公雞說)你?
龍套甲:我...(公雞像母雞下完蛋似的叫了幾聲,龍套甲有點不知所措)
二長工:以後把這隻公雞放到母雞欄裏喂養。
龍套甲:啊...
二長工:誰是二號?
龍套乙:你爹最近不和我一起玩了。
二長工:多長時間的事啦?
龍套乙:我今年九十七歲,你爹今年八十七歲,我們曾經一起喝茶下棋、唱歌跳舞、洗澡睡覺...
二長工:(把雞蛋放到硯台上並提高嗓門說)各位,尊老愛幼,乃是做人的本分!(又對龍套乙耳語道)我爹隻不過是出了一趟差,何必斤斤計較呢。
龍套乙:(笑容滿麵道)我讓給三號。
石頭兄:(手裏拿著一盒果脯,嘴裏吃著果脯)我想減肥。
二長工:好啊,(把石頭兄手裏的果脯盒搶到自己手裏)...充公。
石頭兄:(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把嘴裏的果脯迅速吞下去)...
高山兄:(自信的說)我帥嗎?
二長工:(斜視了高山兄一眼;走到小女孩龍套丙的麵前,蹲下來並從果脯盒裏拿出一個果脯放到小女孩的嘴裏)...乖,他帥嗎?
龍套丙:(笑著,嘴裏嚼著果脯點頭說)...嗯。
(百壽峰山上的鍾聲響了)
石頭兄:(張開大嘴)開工啦!
眾人:(皆大歡喜走出百壽樓)...
二長工:(望著眾人離去的背影;回頭看看大肚彌勒佛,並與之相對一笑)...
2、百壽峰山路上,日,外
(百壽峰的一隊隊成年男女帶著農具,唱著山歌,走進大山深處)巴囉...巴囉...巴囉...
3、百壽峰的學堂裏,日,內
(老長工在學堂裏帶著孩子們朗讀,學堂正中掛著“君子送茶圖”)一幅春之芽,畫中有新家;問君何處去,今日送暖茶。
4、百壽峰山道,日,外
(高山兄在山道上掃地,石頭兄緊隨其後收拾垃圾。)
高山兄:(一邊掃一邊說)認認真真...
石頭兄:(一邊裝垃圾,一邊說)清清淨淨...
高山兄:(過來幫石頭兄裝垃圾)...
石頭兄:(和高山兄一起把垃圾筐抬上牛車)...
5、二長工的藥室,日,內
(二長工一邊用腳瞪著石碾子磨藥,一邊看“奇門遁甲”...合上書後,在書名“奇門遁甲”四個字的前麵用毛筆加上“大寫意”三個字,並自語道)...讀書不筆記,枉為讀書人。
6、百壽峰上空,日,外
(鷹在百壽峰上空盤旋,發出幾聲尖叫)...
7、百壽峰山口外,日,外
(清兵沿著河道來到百壽峰山口,軍旗上分別寫著“清”和“吳”)...
8、百壽峰山前的隱蔽處,日,外
(石頭兄和高山兄二人趴在草木叢中監視清軍,二長工隨後也來到這裏)
石頭兄:(看見清軍和明朝人的服飾形象不同)...天兵?
高山兄:...下凡?
二長工:...天兵?沒你高(對高山兄說),沒你壯(對石頭兄說),算什麼天兵...
9、百壽峰山口,日,外
副軍:停止前進...(手裏拿著地圖,騎馬跑到大將軍馬前)...大將軍,此地山形怪異,瘴氣循循,恐有埋伏...
大將軍:(手裏拿著單筒望遠鏡看到了山腰的一塊巨石上寫著“百壽峰”三個字)...百壽峰...
道士甲:(向大將軍耳語幾句,並點點頭)...
大將軍:副軍
副軍:在
大將軍:傳我的命令,大軍進駐百壽峰,休整三日後,拿下明朝花穀城。
副軍:大將軍有令,進駐百壽峰...
10、百壽峰山前的隱蔽處,日,外
(二長工、石頭兄和高山兄三人趴在草叢中相互會意點點頭)
二長工、石頭兄和高山兄:...嗯...
11、百壽峰山口,日,外
(清兵進入百壽峰山口,大將軍、副軍、道士甲、道士乙、僧甲和僧乙六人騎馬在前麵)
二長工:(手持扇子,扇子上寫有四個字“民貴君輕”,扇子的另一麵則寫著“難得糊塗”四個字,迎在大將軍等人馬前)...停止前進...
副軍:(騎馬來到二長工麵前,看看二長工和扇子上寫的“民貴君輕”四個字)...,(擺手示意手下,)來人,送上五十兩黃金。
龍套兵甲:(端來五十兩黃金,小步快跑到二長工麵前)
二長工:...金屬這玩意在我們這裏是不流通的,大人...
副軍:(向後擺手示意)...
龍套兵乙:(又端來五十兩黃金,小步快跑到二長工麵前)...
二長工:(小鞠一躬,對副軍說)請代我向你家的主子問好...
副軍:(看看二長工,回馬到大將軍前,向大將軍耳語幾句)...
大將軍:(帶著副軍、二道和二僧騎馬到二長工麵前,並下馬)...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二長工:大將軍,此處乃漢蒙藏三方交彙之地,自盤古開天地之時,我族人先祖便居此地...
大將軍:哈哈...明朝的地方,理所當然就是大清的國土。
二長工:哈哈...大將軍,一,我們不向明朝賦稅,二,明朝又不給我們救濟...
副軍:山野刁民,你就不怕大軍踏平你這百壽峰?
二長工:當年攝政王有令,大軍所到之處,避免屠城,官民不究...
副軍:哈哈...我們吳家軍隻聽命於大將軍的!
12、百壽峰山道上,日,外
(石頭兄趕著一群牛從百壽峰的山道飛奔下來)
13、百壽峰山口,日,外
二長工:(回頭看到石頭兄趕著一群牛離自己不遠處停下)...大將軍,九曲黃河,究終溯源...以史為鑒,屠城並非王道。
高山兄:(在密林中學猛獸的叫聲)嗚...
大人:(聽到猛獸的叫聲,看看一群牛,看看二長工)...哈哈...沒想到山高路遠之地,也有你等奇能異士,哈哈...,
二長工:大將軍,為將帥者要懂得權變的道理,你來看,此山口百無禁忌,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將軍又何必要上山呢...
大將軍:(回頭看看二僧和二道,互相點點頭)哈哈...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