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企業財務管理(1)(3 / 3)

二、財務管理的原則

財務管理原則也稱理財原則,是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和協調處理財務關係的基本準則,是體現理財活動規律性的行為規範,是對財務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係統原則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係統的一個子係統,本身又由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分配管理等子係統構成。在財務管理中堅持係統原則,是理財工作的首要出發點。

1.整體優化

隻有整體最優的係統才是最優係統。理財必須從企業整體戰略出發,不是為財務而財務;各財務管理子係統必須圍繞整個企業理財目標進行,不能“各自為政”;實行分權管理的企業,各部門的利益應服從企業的整體利益。

2.結構優化

任何係統都是有一定層次結構的層級係統。在企業資源配置方麵,應注意結構比例優化,從而保證整體優化,如進行資金結構、資產結構、分配結構(比例)優化。

3.環境適應能力強

財務管理係統處於理財環境之中,必須保持適當的彈性,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達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境界。

(二)現金收支平衡原則

在財務管理中,貫徹的是收付實現製,而非權責發生製,客觀上要求在理財過程中做到現金收入(流入)與現金支出(流出)在數量上、時間上達到動態平衡,即現金流轉平衡。企業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發生,是因營業收入與營業支出產生的,同時又受企業籌資與投資活動的影響。獲取收入以發生支出為前提,投資以融資為前提,負債本息的償還支付及紅利分配要求企業經營獲利或獲得新的資金來源。

企業就是要在這一係列的複雜業務關係中保持現金的收支平衡,而保持現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現金預算控製。現金預算可以說是籌資計劃、投資計劃、分配計劃的綜合平衡,因而現金預算是進行現金流轉控製的有效工具。

(三)成本、收益、風險權衡原則

在理財過程中,要獲取收益,總得付出成本,同時麵臨風險,因此成本、收益、風險之間總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理財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成本、收益、風險三位一體的觀念,以指導各項具體財務管理活動。

1.成本、收益權衡

在財務管理中,時時刻刻都需要進行成本與收益的權衡。在籌資管理中,要進行籌資成本與籌資收益的權衡;在長期投資管理中,要進行投資成本與投資收益的權衡;在運營資金管理中,收益難以量化,但應追求成本最低化;在分配管理中,應在追求分配管理成本最小的前提下,妥善處理各種財務關係。

2.收益、風險權衡

收益與風險的基本關係是一個對等關係,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低風險。但應注意的是,高風險並不必然帶來高收益,有時甚至是高損失。可見,認真權衡收益與風險是很重要但也是很困難的。在籌資管理中,要權衡財務杠杆收益與財務風險;在投資管理中,要比較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在分配管理中,要考慮再投資收益與再投資風險。

在整個理財過程中,收益與風險權衡的問題無處不在。一般情況下,風險與收益總是相互矛盾的,為追求較大利益,往往要冒較大風險,如果風險過大會減弱企業未來獲利能力,如果收益過小也會增加企業未來風險。因此,財務管理的原則是:在風險一定的情況下,使收益達到較高的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況下,將風險維持在較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