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工具與木料接觸發出的響聲,用了將近兩天時間的王北川,終於加工出了烏篷船所需的全部木料。

不是王北川效率低,而是製作船的木板需要定型。

光是為了壓彎這些木板,就用去了一大半的時間。

木料加工完畢,接下來的工作自然是組裝。

由於在加工木料的時候,王北川提前預留了榫卯接口,所以組裝工作也很簡單。

半天時間將自己的大號玩具拚接完成,看著已經有雛形的烏篷船,王北川成就感十足。

不過,他的工作並沒有結束,船也不能下水。

還需要給船走一遍防水工序。

防水材料王北川使用的是銅油、苧麻絲和石灰。

石灰倒是很好尋找,鎮上賣建築材料的店鋪裏就有銷售。

銅油和苧麻絲在豫南可是稀罕的東西,不得已之下,王北川隻能選擇網購。

快遞到貨要三天。

在這期間,王北川也沒有閑著。

他用鑿子在船底的所有縫隙刮出了V字形凹槽。

因為從山上砍伐下來的梧桐樹,樹齡隻有20多年,直徑不太夠,所以船底是多塊木板拚接出來的。

這也間接的增加了王北川的工作量。

銅油和苧麻絲到貨,王北川也完成了開槽工作。

將石灰和銅油按照比例放到一個桶裏充分攪拌,形成油石灰。

油石灰被王北川用工具抹入船體縫隙中。

接著,王北川用苧麻絲做了緊密填充。

填充完畢,又用油石灰抹了一遍。

做完這些,王北川拿著刷子在船體刷了一層銅油。

至此,烏篷船才變得滴水不漏。

把做完防水的烏篷船放置三天,當銅油全部浸入木料後,王北川開始給船上漆。

按照印象中的畫麵,王北川把船體塗成了棕色。

在等待油漆風幹的過程中,王北川上山砍了一些長了五六年的毛竹回來。

毛竹先被分成1厘米寬的竹條,再破出不超過2毫米厚度的篾片,然後就是進行編織。

一扇船篷,是由兩麵大小一致的竹墊拚合而成,中間加了一層粽葉用來防水。

為了固定蓬麵,王北川在竹墊一周用竹子做了邊框。

接著利用竹子的彈性,竹墊被壓彎成拱形,又插入六根竹梁作為鞏固船篷的支撐。

船篷的最後一道工序同樣是上漆。

隻不過上的黑漆,主要作用是為了防腐。

忙碌了將近一周時間,一艘棕色船底,黑色船篷的烏篷船總算是完成。

豫南不缺水,但水係也談不上發達,所以村裏的孩子有很多嚴格意義上來講,還從來沒見過船。

這也導致了新船還沒下水,就已經成了全村小孩心目中的寵兒。

製作烏篷船的王北川,自然而然的也成了這群熊孩子心中的偶像。

這麼多粉絲,王北川當然要寵一下。

新船下水的第一件事,王北川就把四個這幾天除了吃飯、上學,剩下時間基本上都在觀摩他製作船的熊孩子邀請到了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