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事?”
王紅軍隨手接過王北川遞來的煙放到嘴裏後,很隨意的問道。
“伯,我把砍伐證辦好了,上山砍樹需要幾個人幫忙。”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
在王家溝,誰家要是有個事情需要雇人,一般都要先到王紅軍這個隊長家裏,之後再由王紅軍去找人。
原因很簡單,王紅軍是隊長,是村裏對外的主事人。
幹活的時候要是有問題,他是要代表村民去和主家溝通的。
當然,也是有好處的。
就比如王北川雇人幹活,錢要結給王紅軍,然後王紅軍按人頭收費,一人一天10塊錢,剩下的再發給幹活的工人。
“六棵樹嗎?找四個人,一天就能弄完。”
由於早上幫王父寫過證明,所以王紅軍知道王北川需要6棵樹。
根據他以往的經驗,報出了需要的人員數量和時間。
“行,多少錢,我先轉給你。”
自己本家堂伯,應該不會讓自己吃虧,抱著這個想法的王北川,直接把手機掏了出來。
“一人100,你給360就行。”
之所以少要40,並不是有補貼,而是王紅軍沒打算要自己應拿的40塊。
“好!”
麵對王紅軍的好意,王北川並沒有不識趣的開口拒絕,隻是在心裏默默的記下了這個情。
“伯,還有個事要麻煩您一下。”
錢轉過去後,收起手機的王北川又開口說道。
“嗯。”
王紅軍點了點頭,看向王北川。
“山上砍下來的濕木頭不適合立馬用,您看能不能和村裏誰家存的木料換一下?
”
用含有水分的木頭建造房子,木頭在幹燥之後,很有可能出現裂紋。
如果再倒黴一點,甚至可能出現牆上長木耳的情況。
到了天氣暖和,房子還會發芽長葉子。
“能行,我記得村西頭老任家去年說要建棚子,從山上砍了木頭,到現在還沒有用。”
作為村裏的主事人,王紅軍對於每家每戶的情況基本上多少都有些了解,隻是簡單的思考了一下,便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
“濕木料換成幹木料,需要補差價,這個你知道吧?”
按照村裏的規矩,濕木料和幹木料的兌換比例是1.5比1,可以多給木料,也可以補錢。
從小生活在村裏的王北川,自然知道這個規矩。
當即開口說自己可以補錢。
與王紅軍又聊了幾句,約定明天一大早進山砍樹後,王北川回到了家中。
將電瓶車停在院子裏,王北川拿著斧頭,帶著小黑上了山。
明天就要砍樹,今天必須將目標定下來,這樣明天也能節省點時間。
“這個不錯~”
“這個也挺好。”
....
20多歲的年齡,50年的木匠經驗,王北川輕輕鬆鬆的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找到了六棵合適的樹。
本著砍伐證已經辦了,不能浪費的原則,王北川選擇的每棵樹,直徑都接近50厘米。
用斧頭在樹上做完標記,又讓小黑在山上尋了一會寶,最終卻一無所獲的王北川,帶著一絲不甘,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