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2)

榕城,不過是雲南的一個省級直轄市。在中國,好像能夠被直轄的地方都是很發達的,比如北京上海那些地方作為直轄市經濟發展就特牛逼。可是,作為雲南的省級直轄市未必就是這麼回事兒了。這很好理解,比如皇帝生了個兒子,以後那孩子就很有可能還是皇帝,但若是庶民生了個兒子,那孩子以後就很可能還是庶民咯。

至於石淳鎮就更不值一提了,它隻不過是緊挨著榕城市區的一個小鎮。唯一可以稱道的一點是石淳鎮的水,因為水質好,而且靠近市區,所以全榕城的生活用水都從石淳鎮引去。前幾年政府帶領石淳人民搞建設,就是直接把水一包裝,號稱礦泉水就運出去。沒想到還被省上評為了優質礦泉水,市場打進周圍好幾個城市。而我們的湘熙同學就生活在離石淳鎮不遠的一座小村裏。

大家都知道,90年代出生的孩子都特叛逆,而且很不愛讀書。湘熙讀小學的時候就經常聽到這樣一首“童謠”:讀書苦,讀書累,讀書還要交學費:不如參加黑社會,有吃有喝有地位,晚上還有小妞陪著睡……

湘熙也經常和同伴們念起這首童謠,可是他顯然不是一個徹底的言論實踐者。念到最後,同伴們都真的去參加黑社會當古惑仔了,他卻仍在學校讀書,而且成績還一直都是數一數二的。

湘熙的母親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女兒也就是湘熙的姐姐明擺著不是讀書的料,初中都沒上就跑出去打工了。而兒子湘熙學習卻很棒,鄉間鄰裏的天天有人誇,這一下子為她掙來許多談資和誇耀的資本,你應該清楚談資和誇耀的資本在農村是一件多麼不可缺少的東西,尤其是對村婦而言。所以湘母寵慣湘熙也是寵慣得出了名的。

然而,好景不長,湘熙上初中後不久,情況就變了。湘熙許多昔日的夥伴輟學打工去,一兩年後回來,個個變得俊朗結實,還給父母許多錢,而湘熙就不同了,因為在讀書,張口閉口幹什麼都得要向父母要錢。這時候,讀書就好像在淘沙,把金淘走,把沙留下。湘母見兒子已然成了一粒沙,心中很是不悅,時常拿湘熙與掙錢回來的同伴比。湘熙就感慨:農村婦女就是舌頭長見識短!這話傳到湘母耳朵裏去,湘熙挨了一頓打。

因為有矛盾,初中的時候湘熙難免叛逆。不過初中三年好歹還是混過來了,中考更是超過起分線近兩百分。湘母闊別多年的榮譽感又找了回來,隨即對湘熙溫和不少,隻指望湘熙來日考個名牌大學,再為她臉上增光。

但是,已是少年的湘熙早已叛逆慣性,表麵對老媽慷慨承諾說要發奮圖強光宗耀祖,私下裏卻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十五歲,應該做什麼?古代的時候,男子要把頭發束起來以示成年,今天,要把蓄長的頭發剪短去讀高中。對少年而言,或許這就是社會最現實的進步了。

這個,或許就是世人常說的90後的叛逆表現了吧。

話又說回來了,收到榕城一中錄取通知書那天,湘熙還是有些興奮。畢竟自己初中鬼混了一年,現在還能收到全市最好的中學的錄取通知書,確實值得慶幸。再想想自己同齡的堂兄堂弟表哥表妹們,全都輟學去幹古惑仔了,自己不僅考上了高中,而且還是全市最好的,怎麼說也算得上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