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曾指出:“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①要最大限度地團結朋友,就必須做好統一戰線工作。所謂統一戰線,是指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為了完成自己的曆史使命,在一定的曆史時期,一定的政治基礎上,同一切可以聯合的階級、階層、政黨或社會政治力量結成的廣泛的政治聯盟。這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戰略和策略問題,也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同盟軍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思想,來源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統一戰線理論。馬克思和恩格斯作為無產階級統一戰線理論的奠基人,提出了無產階級隻有聯合一切可以聯合和團結的力量,才能奪取革命最後的勝利的重要觀點。列寧則對馬克思主義的統一戰線理論做了進一步的發展,並幫助中國共產黨建立起了革命的統一戰線。
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成功地、巧妙地、靈活地使用了統一戰線策略,極大地團結了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甚至在某個階段還聯合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把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都團結起來,反對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統治,最終摧毀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政權,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20世紀40年代末,毛澤東回顧中國革命的曆史,總結成功的經驗時,對統一戰線作了充分的肯定:“我們有許多寶貴的經驗。一個是有紀律,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采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係人民群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軍隊。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各革命階級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三件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這些都是我們區別於前人的。依靠這三件,使我們取得了基本的勝利。”②因此,毛澤東把統一戰線稱之為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③
新中國建立後,麵對國情的變化,統一戰線理論和工作賦予了新的內涵,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基本條件之一。正如鄧小平所說,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曆史時期,“統一戰線仍然是一個重要法寶”。“我們正處在承前啟後的偉大時代,正在做我們前人所沒有做過的偉大事業。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還會遇到困難和阻力,但是,隻要我們堅持在四項基本原則的,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不斷發展和壯大革命的愛國統一戰線,任何困難都擋不住我們前進,任何阻力都將被我們打敗。我們的事業一定要勝利,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達到。”④可見,鄧小平將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和現代化目標的實現與統一戰線問題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進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新時期,隨著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黨的統一戰線理論也有了新的發展和完善。今天的統一戰線不僅呈現出廣泛性、包容性、多樣性和社會性的新特點,而且在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等事業中起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它已“是我們黨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重要法寶。”⑤
對於中國共產黨人來說,僅僅建立起統一戰線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形成具有中國自己特點的統一戰線的理論、方針和策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統一戰線,正是這個思想原則的指導下走向發展與完善的。所以,黨的統戰理論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程中所形成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原則。故而研究中國共產黨的統一戰線理論,梳理黨的統戰理論於各個不同領域中的具體實踐形式,可使我們更深刻地把握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路的探索,並對黨所取得的成就作深層次的理論分析和經驗總結。近年來,對於統一戰線理論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在認識黨的統戰理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間的關係還存在著薄弱之處。因此,本書力圖就此問題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和研究,以此求教於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