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的時候,李默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幸福過,即使是在爸媽工資隻有兩百塊錢的時候穿著五十塊錢的裙子。李默出生在一個山村,雖然是山村,可也有兩千多人,一條馬路穿過村子中央,交通還算便利。
李默的父母是村子裏第一批考出去的學生,媽媽上的是市裏的中專,爸爸在給中學開了兩年拖拉機之後考上了市裏大專的英語係。在那個年度,學習最好的人都是上中專,考不上的才會去上高中考大學,不知道城市裏是什麼情況,至少農村是這樣的。李默的父母是娃娃親,爸爸在李默長大後曾說,如果當前自己沒有考出去,媽媽肯定是不會再嫁給他了,當然,這種可能性不存在,因為爸媽都考出去了。
再介紹一下李默的其他的家人,姥爺是鄉裏中心學校的校長,鄉裏所以的小學中學都歸他管,爺爺是能幹但老實的農民,姥姥奶奶都是能幹的家庭主婦,還有其他親戚就不一一說了。
在李默開始清楚的記事的時候,應該已經六歲了,爸爸在遙遠的省份讀研究生,媽媽在隔壁的隔壁的鄉裏上班,每個星期騎著自行車回來一次,車筐裏總是裝著好吃的東西。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媽媽每次回來都帶七瓶桃汁飲料,濃濃桃汁讓李默二十年後想起都很心動,可再也找不到了。一瓶桃汁飲料要一塊錢,那時候媽媽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一百多塊。小小的李默那時候一點都感受不到媽媽的愛,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每天晚上天氣預報的時候,小李默總是把爸爸讀書那個城市的溫度記下來,雖然不管什麼用,但那似乎成了一種神聖儀式。
六歲之前的事,李默隻記得印象深刻的幾件,比如冬天不讓姑姑上炕睡覺,把姑姑氣哭了;不讓爺爺吃飯,被爸爸打了一巴掌,自己哭了半天等等。長大後想起來,最幸福的要算是秋天收穀子的時候,全家人都到地裏去,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會先割一些穀子壘成一道牆,在背對太陽的那麵也鋪上厚厚的穀子,讓李默坐在上麵,邊上放上烙餅、炒菜和水。
小李默的學習成績很好,因為家裏都是老師的關係,在學校也非常受寵,可她又一個弱點:害怕唱歌。曾經有全鄉彙演,老師讓她做領唱,她哭了都不幹,這應該算她喜歡逃避未知事情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