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潮一旦形成,隨之而來的問題當然會更多,哀鴻遍野,慘絕人寰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即便以唐國龐大的國力,應對起來也頗為吃力,好在唐國的執政力量還是比較令人信服,及時的應對給了難民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暫時穩定住了局麵,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唐國反攻石國的後顧之憂。
牛天爺爺全家失去了土地,離開了家園,顛沛流離,唐國的救濟隻能勉強生存,長時間的流浪,饑餓,讓牛天爺爺最小的弟弟生了病。牛天爺爺的父母這次沒有再阻止,終於含淚同意了牛天爺爺參軍的想法,因為參軍可以得到一筆在當時來說非常豐厚的餉銀,足夠弟弟看病所用,同時也讓牛天爺爺得償所願,能夠保家衛國了。
牛天爺爺成為了第一批反攻石國的戰士,也是在反攻石國的戰爭中,結識了牛小遊的爺爺——牛成鵬
牛成鵬跟牛天爺爺一樣,同樣是石國進攻唐國時唐國招募的第一批士兵,所不同的是,牛成鵬不是自願參的軍,而是當時牛成鵬太調皮搗蛋,牛成鵬的老子又太會生,家裏兄弟姐妹好幾個,實在是被牛成鵬招煩了,就把牛成鵬趕去參軍了。
牛成鵬真正踏上戰場已經是唐國反攻石國兩個月的時候了,因為牛成鵬是土生土長的牛家村人,牛家村位於唐國東南部,離北部的石國隔著好幾個大州,即便是以軍隊的行軍速度都用了兩個月才到達唐國邊境。
戰爭總是令人迅速成長,兩個月時間,唐國已經跟石國的地麵部隊,交手十多次,牛天爺爺已經從一個新兵蛋子蛻變成一個真正的老兵了,而付出的代價,便是牛天爺爺所在小隊一半人的傷亡。牛成鵬作為補充兵員加入到牛天爺爺的小隊。
也許是都姓牛的緣故,又或者是因為牛成鵬小牛天爺爺幾歲,讓牛天爺爺想起家中的弟弟,總之,牛天爺爺對牛成鵬很是照顧,這才讓神經大條,脾氣暴躁,最不懂什麼是冷靜的牛成鵬,沒有在殘酷的戰場上丟了性命。
牛天爺爺現在時時複發的傷病,就是在戰場上替牛成鵬擋了一支冷箭,軍隊裏醫療條件又落後,所以才留下的病根。
那一場戰爭隻持續了九個月,石國麵對唐國強大的攻勢,在連續陷落了幾座重要城池之後,雖然還沒完全露出頹勢,石國國王就毫不猶豫的投降了。唐國的高層雖然莫名其妙的被莫名其妙的石國國王牽著鼻子,打了一場毫無頭緒的,對雙方有百害而無一利戰爭,顯得很不甘心,不過再打下去對雙方同樣沒什麼好處。而且石國國王答應親自為質,割地賠款,年年朝貢,唐國為了顯示天朝大度,隻能答應了石國的要求。
對於這一切,牛天爺爺和牛成鵬當然毫不知情,即便知情了也跟他們毫無關係,隻要知道唐國贏了,不用打仗了,對他們來說總算是個好消息。在戰爭結束後兩人並沒有被準許立即退伍,唐國募兵都以三年為期,並且為了以防石國出爾反爾,二人所在部隊又在邊防駐守了兩年,直到三年期滿,二人一起退伍回鄉。
由於離並州比較近,兩人相約先隨牛天爺爺回家,可是,等回到家發現,牛天爺爺的家鄉十室九空,向少數幾個熟人打聽得知,許多村裏人包括牛天爺爺的父母兄弟當初逃難到府城,戰爭結束之後也並沒有再回來,似乎是往唐國的中心,神州州府——神都的方向去了,從此杳無音訊。
人海茫茫,牛天爺爺經過多方尋找未果,最後,聽從了牛成鵬的建議,跟隨牛成鵬回到了牛家村定居了下來。轉眼,兩個意氣相投的少年,已經變成須發皆白的老頭子了。
在牛家村,牛成鵬絕對是一號人物,主要原因並不是他德高望重,排憂解難,也不是智勇雙全,家境豐厚,恰恰相反,人人都知道,牛家有個牛二爺,脾氣那叫個暴躁,可以動手解決的問題,絕對不會跟你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