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中外曆史神話故事(2)(1 / 3)

老神仙真是做了件大好事。要不然,咱們可就沒有太平日子可過了。看來以後過年得多放鞭炮,貼對聯,一整夜都不關燈了,否則年又回來作惡可就不得了啦!順便說一句,小朋友放鞭炮時可得注意安全,不然如果受了傷那跟遭到了年的襲擊又有什麼區別呢?神話故事讀完了,請你說說看,過年時人們為什麼要放鞭炮、貼紅紙、讓燈火通明呢?

250誇父追日誇父為什麼要追太陽

遠古時的冬天,寒風凜冽,晝短夜長。一位叫誇父的人決心要捉住太陽,給人間帶來光明和溫暖。於是,當太陽再出現的時候,誇父便邁開雙腿,拄著一根木手杖,健步如飛地向太陽追去。眼看就要追上太陽了,然而,太陽散發的熱量卻使他口幹舌燥。誇父隻好跳進黃河,喝光了黃河的水;接著又撲向渭河,吸幹了渭河的水,但他仍然口渴難忍,就向北方的大湖跑去。還未見到大湖的水,誇父就因幹渴而死。臨死前,他把木手杖拋到了一片肥沃的土地上。不久,木手杖就變成了一片桃樹林。每當太陽出來的時候,人們就可以到樹林裏避暑了。後來人們就用“誇父追日”比喻征服自然的堅強決心,有時也用來比喻自不量力。

誇父的想法固然好,但不免脫離現實。不過他雖說沒捉住太陽,但他的手杖變成了可以讓人避暑的桃樹林。這也是造福於人類啊。誇父功不可沒,尤其是他精神可佳,激勵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誇父為什麼追日?他追日的結果怎樣?他的勇氣如何?值得一提的是,不講究方法有再大的決心也是不能實現的,你說對嗎?

251堯讓位給舜為什麼堯沒有讓位給自己的兒子

堯是天帝帝嚳的兒子,被帝嚳派到人間為帝王。初到人間,大臣們便商議要為堯蓋一座豪華的宮殿以表崇敬之情。堯卻不許他們這樣做,認為應該和人民拉近距離,同甘共苦,於是便找人用茅草建造了一座“宮殿”。堯的舉動贏得了大臣的尊敬和百姓的擁戴。他們紛紛效仿堯,過著儉仆的生活,崇尚辛勤勞作。在堯的治理之下,國家日益富強,人民的生活也一天天好了起來。雖然堯在治國安民方麵很有才能,非常賢明,然而他的長子丹朱卻好逸惡勞,遊手好閑,還經常和壞人混在一起。對此,堯很是煩惱,便想用各種方法來改變他的性情。一次堯將丹朱叫來,耐心教他如何下圍棋,並教他如何在下棋中體會做人行事的道理。不想丹朱沒學多久,便大呼“沒意思”,將棋子撒了一地。

堯氣憤至極,決意不把王位傳給丹朱,而是另選賢能。他親自尋訪各地,還派人四處打聽,為的是早日找到可以治理國家的賢士。得知為百姓稱頌的舜是不錯的人選時,便立刻前往調查。他發現舜英明賢能,可擔重任。原來,舜的生母在舜出生不久就去世了,舜的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可是這位後娘對舜向來不好,稍不如意便拳腳相加。而後娘帶來的親兒子更是百般欺辱舜,舜忍無可忍,隻好來到野外,搭建了一間茅屋獨自生活。盡管如此,舜還是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頑強地生活了下來。他把荒地開墾出來,變成良田,種下麥子,麥子長得很快,不多久便抽穗結實。他將田地送給了人們。後來,舜又教會人們如何打魚、製陶等,大大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條件。於是堯將王位傳給了舜。

隻有對國民好,能夠踏踏實實造福於民的官才是好官。堯不將王位傳給兒子卻傳給外人,可見他是一個很明智的帝王。堯用行動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看能力而不是看地位。有才能的人,才配居於高位。為什麼堯要讓位給舜而沒有讓位給自己的兒子?通過堯讓位給舜,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252農神誰教會了人們耕作

後稷的母親是古代邰氏部落的一位普通女子,名叫薑原。一次,天帝帝嚳從天上路過此地,不禁被薑原優美的歌聲和美麗的容貌吸引住了,就跟在薑原的後麵走,還故意在地上踩出一個大大的腳印。薑原發現了這個腳印,覺得好生奇怪,便圍著它轉了幾圈,還踩了下去。不料,這一踩後就覺得一股熱流溫暖全身,不覺臉紅心跳,回家後便懷了孕,很快就產下了一個嬰兒。薑原的家人都覺得不祥,將嬰兒丟棄在一個小巷子裏,不想牛羊從小巷子裏過,都不去踩他,反而非常愛惜他;家人又把他丟到森林裏,不想又被人撿到送了回來;最後,家人把他丟到了河裏。薑原不忍心,便急忙跑到河邊,發現本來天氣非常炎熱,河水卻結了冰,將那嬰孩托住,身下還鋪著厚厚的羽毛,許多鳥圍著他飛。這個嬰孩就是後稷。

當後稷稍長,薑原被接到天上,做了天帝帝嚳的妃子。後稷雖然身份尊貴,卻不喜歡天上的生活,而特別懷念凡間的生活——他從小就喜歡玩種莊稼的遊戲。無奈之下,帝嚳隻好答應讓後稷回到凡間生活一段時間。後稷下到凡間,便開始指導人們如何種植百穀,又發明了各種農具,並親自示範給眾人看。人們從四麵八方趕來,從後稷那裏領取種子,學習耕作,回去後迅速將農業技術廣泛傳播開來。此舉為當時的農業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當時的國君堯親自封他為“後稷”,負責掌管全國的農業,這就是後稷名字的來曆。因為他的突出貢獻,後稷曆來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尊敬和愛戴。人們尊稱他為“農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