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地區頻臨東海,麵向太平洋,扼長江入東海的出海口,屬大河口海岸地帶,正處我國南北沿海線中央,是我國沿海開放帶和沿江產業密集帶的T型接合部,集“黃金海岸”和“黃金水道”於一身,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同時也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

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著綿長的海岸線、豐富的海洋資源以及世界級的港口群。在全國五大港口群中,長三角港口群是發展最快、實力最強的一個,在全國經濟和港口航運發展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其中,以上海港、寧波一舟山港為“雙引擎”的長三角港口群在近年來表現突出。2010年,上海港、寧波一舟山港的貨物總吞吐量分居世界第一、第二位;兩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六位。

在“十二五”規劃期間,進一步拓展區域經濟的戰略空間,大力發展長三角區域的港口經濟,使港口物流以及相關服務產業的發展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當前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智能交通與現代物流必須立足信息化、區域綜合交通一體化,充分吸收和合理應用國際智能交通ITS係統的先進技術以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理念,以第四方物流的應用為抓手,促進區域內傳統交通與物流業的改造與升級,提升區域交通物流的產業層次。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還要充分利用長三角區域的優越的港口群自然資源以及關聯港口物流產業鏈的規模優勢,確立和優先發展港口物流服務外包產業,使之成為長三角地區經濟的新增長點。

本書的出版,重點圍繞作者幾年來主持完成的3項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係列課題的研究成果:

1.《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建設規劃研究》,2006年度浙江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06HZC312YB)。

2.《立體交通聯動——推進長三角地區基礎設施一體化研究》,2008年度浙江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08HZC307Z)。

3.《長三角港口物流業中的服務外包模式與發展對策研究》,2010年度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10HZCS09YB)。

向讀者詳細展示長三角區域在智能交通、現代物流、信息化平台以及服務外包等多個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對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領域的相關人員、智能交通與物流供應鏈管理人員的工作實踐有所幫助和啟發,對推動長三角區域綜合交通與物流的發展提升起到一份綿薄之力。

在本書出版之際,作者感謝浙江省社科規劃基金對於前期課題研究的立項資助,同時感謝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領導和同事,在主持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係列課題的過程中,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指導和幫助。作者尤其要感謝以蘭振東、葛洪磊和劉偉為代表的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管理分院的多名青年學者,沒有他們的潛心鑽研與通力合作,作者主持的上述課題就難以高質量的完成,也就無法進行本書稿的整理與寫作了。

最後感謝本人所指導的浙江大學碩士研究生陳超、徐樹明,是他們幫助作者進行了大量文獻的基礎調研。

由於時間倉促,本書的錯誤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汪浩

2011年4月完稿於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