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教輔14 纏足曆史 4k更新(1 / 3)

【而中國古代的一大陋習“纏足”也是由宋朝帶起的風氣。

宋朝以前,雖然有纏⾜的婦⼥,但是相對來說⽐較少。

而且也沒有後麵那什麼三寸金蓮,五寸金蓮,使得腳變形殘疾畸形。

最多隻是杜牧所寫的《詠襪》:“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

李白也寫過:“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

但是,宋朝纏⾜⼥⼦多了起來,⼈們認為纏⾜的⼥⼦特別美,詩人大加讚歎,再加上當時文人地位較高。

纏足之風由束腳逐漸變成打斷腳的骨頭,割斷腳的肌肉,把腳纏的畸形類似豬蹄。

纏足“使其趾折骨斷,血肉潰爛,直到血枯筋斷,足底部折作彎形”。】

唐朝。

李白:………

李白突然感覺有些尷尬……畢竟以前光是誇他詩作磅礴大氣的,這種風流的句子出現,而且還是對著天下人,突然感覺有點尷尬怎麼辦。

但是下一秒李白就被震驚的重複道:“豬蹄……?”

杜甫也同樣震驚……他隻在年少之時遠遠望過一眼豕,:“隻憶得豬的四肢短細,人足如何能變成豬蹄?”

李白談道,:“我早先聽聞孔子的故鄉齊魯大地,那裏盛行儒學,我想同他們交流,但奈何那些人不理睬我,我怒而作詩挖苦道,(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如今看來,這宋朝倒是有那些腐儒之風了。”

給大家翻譯一下李白是怎樣罵魯儒的,他說:這地方的人讀死書,還以為自己有文化,實際上啥都不知道,就這水平還不如回家去耕地,我李白才不和他們玩呢,害我白來了一趟!

杜甫說道:“白兄如今美名天下知,自然不會淪落到耕地為生了。”

而李白杜甫身邊也有人說:“三寸金蓮……?從前我去買鞋墊,都是七八寸居多,三寸金蓮……是如何樣子?”

而還有人直言道:“神女一說三寸金蓮,又說形似豬蹄,吾真不知有何好看可讚歎道?還是說這等奇異之事確實值得人讚歎?”

而這人身旁的人也都讚同這個人所說。

杜牧苦笑道:“我當時不過看舞人束腳起舞才有此詩。”

“神女所說實在讓人驚異……”

“打斷骨頭……?後世到底是何等阿鼻地獄?”

“周圍詩人具是沉默……”

“宋朝的高官厚祿,重文輕武,逢戰必敗,逢戰必賠,如今還有這等慘絕人寰之事……?”有人感歎道。

“真是……真是……”

【而之所以纏⾜在宋朝多起來,主要是宋朝上層社會的倡導。

《鶴林⽟露》記載:建炎四年“柔福帝姬⾄,以⾜⼤疑之。顰蹙⽈:⾦⼈驅迫,跣⾏萬⾥,豈複故態。上為惻然”。

《宋史·五⾏誌》記載:“理宗朝,宮⼈束腳纖直”。

蘇軾《菩薩蠻詠⾜》稱⼥⼦⼩腳為“宮樣”,曹元寵在⼀⾸詞中稱⼩腳為“官樣⼉”,這也⾜見纏⾜起⾃宋朝官僚貴族階層等宋朝上層社會。

纏⾜也很受宋朝⽂⼈的推崇,連蘇軾、⾟棄疾這樣傑出的⽂豪都有歌詠和欣賞纏⾜的篇章。

蘇軾《菩薩蠻》詞中有“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棄疾《菩薩蠻》有:“淡黃⼸樣鞋⼉⼩,腰肢隻怕風吹倒”,常常為⼈們引⽤。

而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宋、元、明、清影響很深。

朱熹主張纏⾜,在《中華全國風俗誌》中記載得很清楚,:“漳州⼥皆⼩⾜,必倚杖⽽⾏,凡遇慶吊之事,⼥⼦皆往。每⼈皆持⼀杖,相聚成林。蓋初時民俗,淫奔者眾,朱⽂公守漳時,⽴法命之纏⾜極⼩,使不良於⾏,藉⾰其澆俗,故成今⽇之現象也。”

當時文人主導了很大一部分的社會輿論,在狂熱書生麵前,纏足被稱為是女子之體貌,如果不纏足被認為失去了“婦女之體貌”,不僅“詩禮之家,莫肯問名,即使是家裏在貧窮的人,也已娶大腳妻子為恥。

腳的大小在文人的惡意偏頗下成了女子賢良的特征。

所以越到後期,追求的越離譜,最開始的束腳,後來的纏足、三寸金蓮,直至腳骨寸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