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透析內部實力(5)(2 / 3)

3.4.2核心能力特征

如果把傳媒組織比作一棵樹,那麼傳媒組織的核心能力是樹根,核心產品是樹幹,而最終產品是樹葉和花,這時即使來一場狂風暴雨般的危機將樹葉和花衝垮了,但是有樹根在底下,這家傳媒組織還會慢慢地再發展起來。

因此,傳媒組織在某一產品或某一方麵具有一定的優勢,並不代表該媒體就一定具有較強的核心能力,隻有這種產品的優勢使競爭對手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難以超越而得以保持時,才是該媒體真正的核心能力。可以說,傳媒組織的實力或競爭優勢並不在於產品,而在於支撐其產品的核心能力。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可以根據以下五個特征來理解傳媒組織核心能力的含義。

價值優越性。依據核心能力所生產的最終產品能夠產生為受眾可感知的價值,可以為受眾提供實質性的利益和效用。例如“時報風格”(道德精神、保守主義、新聞公正、資料豐富)是《紐約時報》的核心能力,讀者既可以從這份報紙了解世界上正在發生著什麼,這也是許多媒體能夠做到的,但更為重要的是,《紐約時報》能夠提供給讀者其獨到的“價值判斷”,也就是將各種相關的資訊進行深度分析、整合,並在此基礎上提供意見、解釋、見解和見識。

路徑依賴性。核心能力是傳媒組織在長期的經營實踐中以特定方式沿特定軌道逐步積累和培育起來的,一般需要多年的時間,可以說是曆史的產物,是深深紮根於傳媒組織內部的,具有較強的持久性。例如,《紐約時報》的核心能力——“時報風格”的形成已有百餘年曆史。1896年阿道夫奧克斯確立了“刊登一切適於刊登的新聞”理念,其後它的繼任者一直力圖保留並發揚光大這一理念,並最終形成了“時報風格”。

多項整合性。一般情況下,傳媒組織的單一能力不能構成該媒體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內部不同能力的集成組合,是跨部門人員不斷學習、獲得知識、共享知識和運用知識而形成的整合性的知識和技能。由於傳媒組織的核心能力是根植於媒體內部的綜合性技能,難以被組織中的個人所占有,更不易被該組織以外的個人所占有。例如,雖然《洛杉磯時報》想方設法終於挖走了已進入《紐約時報》決策層的迪安班奎特——《紐約時報》全國版編輯、1988年普利策調查新聞獎獲得者,但迪安班奎特卻無法把“時報風格”帶走。《洛杉磯時報》的社會影響力依舊無法與《紐約時報》

相抗衡(具體的分析見案例9)。

難以替代性。傳媒組織的單項能力比較容易模仿或替代,比如報紙版麵設計很容易被競爭者模仿,以至於在中國報業出現了所謂“千報一麵”

的現象。但具有核心能力的報紙卻總能夠領先一步從而在競爭中勝出,究其原因是經過整合了的核心能力很難被其競爭對手模仿或替代。不易模仿或替代表現在擁有核心能力的傳媒組織往往已經形成了自己獨具的品牌、內部文化等等。例如,《紐約時報》的“報格(精確和負責)”已經廣為報社員工接受並內化為自覺性行動。因此,當2003年《紐約時報》接連曝出記者造假的醜聞後,迫於員工的壓力,編輯部兩位高層管理者——總編輯和執行編輯不得不主動離職。

多元延展性。傳媒組織的核心能力是其他各種能力的統領,是一種基礎性的能力。依據這個平台,核心能力可以多元延展,保證傳媒組織多元化發展戰略的成功。例如,《廣州日報》所具有的革新能力不僅讓其成功崛起,同時報社還依托這一能力成功實施了多元化戰略。

3.4.3核心能力建設

傳媒組織核心能力的建設包括識別與開發兩個方麵。

首先是識別傳媒組織已具有的核心能力,並要防止核心能力的流失。

傳媒組織在自身的成長中,由於內外部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自發地逐漸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傳媒組織要善於識別這種核心能力,並防止這種得之不易的核心能力的流失。例如,統計資料顯示,能夠保持報紙名字80年不變的報紙王朝,遠東一個都沒有,美國隻有三個,分別是《紐約時報》的蘇茲貝格家族、《華盛頓郵報》的格雷厄姆家族和《洛杉磯時報》的錢得勒家族。

這三家報紙都以高舉“報道精確、編輯公正”的大旗而成功,在社會中享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從這一意義而言,社會影響力是這三家報紙的核心能力,使它們能夠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專題實例33詳細研究了《紐約時報》的核心能力戰略。但是1999年,《洛杉磯時報》卻犯下致命大錯。它的廣告部門與當時洛杉磯新建體育館StapleCenter簽下了利潤分成協議,編輯部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大幅度地報道了該體育館。此事被披露後,成為美國新聞史上最著名的醜聞之一。輿論界嘩然——美國最著名的新聞機構之一公然出售它的新聞理念。《洛杉磯時報》終因涉嫌“出賣新聞”喪失了它的核心能力,落入困境以致最終被收購。步入新世紀的《洛杉磯時報》再次打出了新聞信譽的旗號以期東山再起。但是這種核心能力的培養或重新獲得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