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通天之塔(3)(3 / 3)

芬巴巴讚許地說:“現在我才發覺,原來你是他們中間唯一一個沒有被蒙蔽的人。”

我大笑道:“很簡單,我不喜歡錢!”

亞伯拉罕聽到我們的對話,先是一愣,然後叫道:“都給我起來,你們這些家夥,難道忘了我們來到這裏幹嗎?”

我之外的人,最先清醒過來的是沙龍,他不愧是帶隊的長官,當下也不理會眼前的黃金,看到瘋狂的眾人,毫不客氣地舉槍射擊。

嗵嗵!自動步槍巨大的響聲,在封閉的宮殿裏,更像是一個擴音器一樣擴大了十倍,頓時把眾人給驚醒。沙龍喝道:“士兵們,記住你們的身份,你們不是盜賊,而是戰士!給我起來!”

士兵們被槍響驚動,呆呆地看著長官,一個猶豫地說:“但是……”

“閉嘴,你這個特拉維夫鄉下的窮小子,沒有見過錢嗎?這些錢我們即使一億年也花不光,又不會跑掉,你們擔心什麼。給我起來,你們這幫蠢貨,先給我執行任務!”

士兵們在沙龍的嚴厲命令下,不約而同地收斂身心,將放下的武器拿起來,集合成一隊。

我們穿過巍峨的諸神之殿,向著宮殿的中心位置靠近。方才我從城市大碗的高處邊沿,就已經看到過,在中心的整個大碗形狀神殿的中心位置,是一根奇特的擎天柱,高聳入雲,照亮整個地下世界的奇妙光線,就是從上麵散發出來的。

我抬頭仰望眼前的那根巨大的擎天柱,看得脖子都酸了,也沒有看到頂頭。

“不錯,因為眼前這根石柱,就是傳說中的通天之塔——巴比倫塔!”

《聖經·舊約·創世記》第十一章記載,太古時代,人類都說同一種語言,他們聯合起來,興建一座能夠通往天堂的高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一夜之間,各個種族和民族無法溝通,因此計劃失敗,人類各自東奔西走。因此巴比倫塔也就有了一個混亂之塔的名字,在希伯來語中,巴比倫念作巴別,意思就是混淆、變亂的意思。

然而在古代巴比倫語中,“巴別”或“巴比倫”都是“神之門”的意思。同一詞彙在兩種語言裏竟會意思截然相反,著實令人費解。

個中的緣由,卻是在古巴比倫時期,巴比倫的統治者根據傳說,重新修建了一座巴比倫塔。然而這座巴比倫塔,即使是最為高大巍峨的時候,也不過九十六米高而已,和現在動輒上百米的建築物來說,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在當時卻是相當雄偉的建築。修建這麼高的塔的人,便是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他滅掉猶太人的國家,將他們全部帶到巴比倫,當做奴隸,直到六百年後波斯皇帝居魯士才拯救了他們。將近半個千年的奴隸生涯,使得猶太人對巴比倫的神之門恨之入骨,對它施以詛咒,隨著日後猶太人耶穌的基督教流行,巴比倫的本意反而被遺忘。

但是建立在巴比倫城的那座通天塔畢竟隻是模仿神話的贗品,眼前的這座擎天柱,才是真正的巴比倫之塔!

之前亞伯拉罕以為那種能夠傳遞任何物體的石陣是通天之塔,直到看到眼前的真正高塔,才開始相信。

我們此刻都在巴比倫巨塔的基座上,從下往上眺望,整座巨塔蔚為壯觀。巨塔是圓柱形的,僅僅基座部分周長就超過三公裏。巨塔位於基座上,向上延伸,周長隨高度而減小,縱然如此,以基座的龐大基數在,到頂部依舊有驚人的麵積。

巴比倫之塔的基座和塔身都是呈現朱紅色,上麵雕刻有一道磚塊類似的花紋,但是整座塔卻仿佛是一個整體,並非有一個個的部分拚接起來,上麵沒有一絲痕跡,沒有一絲縫隙。

從地麵到基座,有一排石階連接,石階差不多有幾百級,通向五十多米高的基座上。

大家跑了幾百步台階,到達距離地麵五十多米的基座上。

基座上麵,是一片約摸數萬平方米的空地,巨大的巴比倫之塔就矗立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巴比倫之塔的底部,開著一扇空門,馬、狗以及舌分兩叉的一隻龍的浮雕裝飾。傳說這些動物是上古大神馬爾杜克的聖畜,而巴比倫之塔就是為他建造的。於是便以這些浮雕裝飾。

大家小心翼翼地步入巴比倫之塔的內部,裏麵和外麵一樣明亮。進入這些宏大的建築,人類的目光本能地朝上眺望。我抬起頭,目光仰視,實在太大太高,以至於我不停地以自己為中心轉圈。宏大的建築,第一次給我以震撼的感覺,仿佛是一隻螞蟻在仰望埃菲爾鐵塔一樣。

“不知道如此之高的塔如何上去?”

亞伯拉罕指著巴比倫之塔內部,那兒有一條階梯如牽牛花的藤蔓一樣螺旋而上。我倒吸一口涼氣,不知道要爬到猴年馬月,忍不住叫道:“啊,這實在太高了,爬一圈到上麵的話,我看不亞於十場馬拉鬆。王之寶藏雖然珍貴,但是擁有巨大的力量,吉爾迦美什時常要用它打仗。假如他每次都必須爬上去一次,我看不用打了,爬到頂端都已經脫力,直接投降敵人算了!”

蘿卜絲聳聳肩,說:“我不知道,不過看來我們得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