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您是哪一類型的父母?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與孩子的長期相處中,將會給孩子造成各種各樣的影響。下麵就通過一個小測試來看看:您,到底是哪一類父母?

如果您和孩子都已穿戴整齊,正要出門上班、上學時,孩子突然鬧起情緒不願去上學了,您會如何處理呢?

A:嚴肅地告知孩子,這個時候爸爸媽媽要上班賺錢養家糊口,小朋友必須上學求得知識,這是原則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改變,否則將來可能無法佇立於社會上。

B:不理會孩子的哭鬧,拉起孩子的小手,麵無表情地把他帶出門,盡管孩子在身後又跳又叫的,也視若無睹、無動於衷。

C:也有父母會大聲斥責:“小朋友不上學要做什麼”,甚至會處罰孩子不想上學的偏差行為。

D:不忍看到孩子的委屈模樣,直接答應孩子的要求,心疼地將孩子留在家中陪伴長輩、家人;更甚者,幹脆請假在家陪伴孩子!

E:會引導孩子分析問題,探討出孩子不願上學的原因。

選擇第一項為理論型的父母;

選擇第二項為忽略型的父母;

選擇第三項為反對型的父母;

選擇第四項為放任型的父母。

選擇最後一項為情緒輔導型的父母。

毫無疑問,最後一種父母是非常理想的。

當孩子吵鬧時,此類父母會將“孩子一定是受到什麼事情影響”帶入思考,並蹲下身子與他溝通,問其理由並從孩子能理解的角度告訴他:“我理解你的感受,如果是我,我也會和你有一樣的想法喔!但是媽媽來不及和已約好的客戶請假,而且你也來不及和老師請假,那麼老師會想你,小朋友也會想你啊!這樣好了,今天我們都去上班、上學,晚上回到家的時候,我們再一起想想辦法。”

此類父母既可以了解影響孩子情緒的因由,還可以讓孩子的情緒在一種被尊重及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下得到抒解。孩子在父母持續的關懷溝通中,學會如何麵對生活中的各種考驗,且能獨立自主地迎向每一個成長中的關卡。如果您是這一種輔導型的父母,那麼您的孩子是幸福的!

如果在實際生活中,您常以第一種方式來處理與孩子的互動,那麼隻能說,您是標準的理論型父母。此類父母苦口婆心地為孩子講解道理,讓他去理解大人的難處,其實,孩子不是不願意理解,隻是他實在聽不懂,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選擇其他三項的父母,隻能說,您頗有不負責任的意味,除了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孩子也有自己應該做必須做的事情,在生活中,您為他樹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榜樣”。

父母的點滴行為通常能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怎樣做對孩子是有益的;如何能為孩子帶來正方向的能量……希望本書在一個個的測試中,能給您帶來些許啟發!